在广袤的中国大地上,有一个被世人誉为“人间仙境”的地方——桃源洞。它位于江西省宜春市万载县,是一处集山水风光、人文景观于一体的大型风景名胜区。桃源洞便以其神秘的面纱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探访,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桃源洞,领略其无穷的魅力。
一、走进桃源洞,感受山水之美
桃源洞地处罗霄山脉南端,群山环绕,景色宜人。走进景区,仿佛进入了一幅幅美丽的画卷。这里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壮观瀑布,有“一帘幽梦,半壁山墙”的绝美石壁,还有“人间仙境,世外桃源”的田园风光。
1. 天泉瀑布:天泉瀑布是桃源洞的标志性景观之一,它位于景区中部,瀑布从百米高的悬崖峭壁上倾泻而下,形成一幅壮观的画面。站在瀑布前,感受着那冰凉的水珠洒在脸上,仿佛洗净了心灵深处的尘埃。
2. 龙王潭:龙王潭位于天泉瀑布下方,是一个巨大的天然湖泊。湖水清澈见底,周围青山环抱,空气清新宜人。在这里,游客可以乘船游览,欣赏湖光山色,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3. 桃源石林:桃源石林是桃源洞的一大特色,这里的岩石形态各异,有的像动物,有的像植物,让人叹为观止。漫步在石林中,仿佛穿越时空,来到了另一个世界。
二、探寻历史遗迹,领略人文情怀
桃源洞不仅拥有美丽的自然风光,还蕴藏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这里留下了许多传奇故事和人文景观。
1. 桃源洞古寨:古寨位于桃源洞景区入口处,是一座古老的石结构建筑。相传,这里曾是古代一位高僧修炼的地方。如今,古寨虽已残破,但仍能感受到浓厚的历史氛围。
2. 桃源寺:桃源寺建于唐代,距今已有千年历史。寺庙依山而建,古朴典雅。在这里,游客可以聆听僧人诵经,感受禅意,洗净心灵。
3. 桃源洞传说:相传,在很久以前,这里曾有一对神仙夫妇在此修行,后来化作了美丽的山川河流。这一传说,使得桃源洞更具神秘色彩,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探寻。
桃源洞,这片神奇的山水画卷,既有壮美的自然景观,又有深厚的人文底蕴。在这里,游客可以尽情享受大自然的恩赐,感受人文情怀的熏陶。正如唐代诗人李白所言:“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让我们走进桃源洞,感受这片土地带给我们的美好时光。
永安桃源洞景点介绍
桃源洞风景名胜区似洞非洞,虽说和和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没有什么关系,但这里的景色也十分优美,非常适合周末来逛一逛,那么桃源洞景区内有哪些游玩的景点呢?
1、主要景点
桃源洞景区位于福建省永安市城北9公里205国道旁,规划总面积28.78平方公里,分别由桃源洞、百丈岩、修竹湾、葛里、栟榈潭五大景区组成,其中桃源洞景区面积为0.74平方公里,是五大景区中的主要部分,也是目前开发较为完善的游览区。据记载桃源洞一代唐时就有头陀僧结庐于葛里,五代后晋时期建有栟榈寺,宋代名臣李纲、明时郡守陈源湛以及大旅行家徐霞客都曾在此地留下诗句,令桃源洞名闻遐尔。
2、景点介绍
桃花涧
桃花涧因古时两岸长满桃树而得名,涧水流经桃源洞、百丈岩,流程3公里,河曲有21处,跌水、急滩也达20多处,涧水时宽时窄,时缓时急,玲珑剔透,迂回莫测,两岸峭壁夹峙,溪流峰回路转,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气候宜人,游人至此,仿如置身于世外桃源。
百丈岩
百丈岩位于桃源洞景区的东南侧,区内丹霞地貌形态多样、类型齐全,色彩斑斓的桃花涧水从丹崖赤壁间蜿蜒而过,景观集雄、险、奇、秀、幽于一体,是一处较为集中丹霞地貌之大全的场地。
桃源洞雕塑
桃源洞雕塑位于景区大门右侧,由厦门大学艺术学院蒋志强教授设计制作,雕塑宽4米、高3米、厚2米,重达30吨,两块石头的中央,下部空间象似“桃源洞口”;上部两块石头的夹缝象似“一线天”,正面是国家风景名胜区的标志,背面镌刻上桃源洞的简介。
锁洞桥
锁洞桥是一座横跨桃花涧的石拱桥,桥柱上盛着大桃子,桥下有一石头形似巨龟,把守洞桥,“锁洞桥”因此得名。锁洞桥原桥系明万历年间陈源湛所建,早已损毁,现桥于1988年重建。
观音大仕殿
观音大仕殿的殿堂利用崖壁在热力风化下所形成的凹片状地形,背崖而建。清丁亥年间,因战乱遭破坏,现仅存基座,遗址对面就是“香炉峰”。
通天亭
通天亭通往桃源洞一线天的一个亭子,因古时亭子周围长满了桂花,又叫桂花亭。
一线天
桃源洞风景区“一线天”达6条之多,其中最大一条山崖裂隙高90米,全长120米,共206个台阶,著名旅行家徐霞客于明崇祯三年(公元1630年)记叙了这一奇观:“上辟山巅,远透山北,中不能容肩,盖之乃受,累级斜上,直贯其中。余所见‘一线天’数处,武夷、黄山、浮盖,未曾见若此之大而逼、远而整者”。
望象台
望象台浑圆平整,对面有一块宛如大象前额的突出岩石,此处是看大象的上佳位置,因而称为“望象台”。站在望象台,远山近水尽收眼底,除了象石外还可以看到惟妙惟肖的观音岩、龟山,令人心旷神怡。
福建桃源洞景区有哪些有名的景点
桃源洞景区位于福建省永安市城北的燕江畔,是包含自然及人文景观的丹霞地貌风景区。景区内由桃源洞、百丈岩、修竹湾、葛里、栟榈潭五大景区组成,共有100余处风景名胜和人文古迹。桃源洞山水秀丽,有“小武夷”之称。桃源洞位于城北沙溪上游栟榈潭两岸,因古有桃林百亩,山涧流泉,桃花夹岸,漂流映红而得名。群峰叠翠,丹霞峥嵘,沙溪宛若一条银练镶嵌在万绿丛中。景区内著名的景点有:桃源洞口、锁洞桥、观音大仕殿、一线天、飞来石、跨虹桥、望象台、阆风台、三寨门等。
桃源洞始于宋而盛于明,据记载,南宋高宗时,栟榈村人左正言邓肃和宰相李纲因反对议和、竭力主战而被罢官后,两人游栟榈山。明代,安砂举人陈源湛捐资修建亭台楼阁18处,并在洞口峭壁36米高处刻“桃源洞口”,每字2米见方。这座丹崖赤壁气势雄伟,是桃源洞景区引人注目的景观之一。这种景观是由于砾砂岩重力崩塌及风化片状剥落作用而产生悬空面,再加上流水的长期侵蚀,便形成了向内凹的巨大岩壁。
最绝妙的景点当属被上海吉尼斯评为世界最狭长的“一线天”,一座巨大的山体仿佛被砍刀从上至下齐整劈开,仅留悬崖一缝,长120米,高90米,宽仅盈尺,最窄的地方游人只能屏住呼吸侧身挤过。攀行时,两边巨石紧压左右,唯见头上一线天光。一横跨桃花涧的石拱桥叫锁洞桥,桥的柱上盛着大桃子,此桥横贯幽谷,两岸桃树成林,颇有几分诗情画意,特别是桃花开时,可见小桥流水、桃花夹岸、漂花满涧,徜徉其间,韵味无穷。
望象台是一块突出的岩石,极像树丛中露出的大象前额,长长的鼻子向下延伸,像要吸吮沙溪河的河水,是看大象的上佳位置,因而称为“望象台”。望象台浑圆平整,这种浑圆型的峰顶,是因为丹霞地貌岩墙崩塌后形成岩柱,又因岩柱在热力作用下,被大规模“球状风化”而形成。
仙人棋盘平整如盘。相传,仙人常降临这里对弈下棋。岩壁上刻的这两个篆体字叫“弈台”。弈台边上这摇摇欲坠的石头,风吹石动,名称:“飞来石”。岩壁上还有摩崖石刻“化极磐”3个字,带有佛教语的味道,意思是进入幻想中的灵变超脱境界。
栟榈山景区包括葛里、修竹湾、栟榈潭三部分,位于沙溪河西岸。修竹湾静谧幽雅,葛里山峰峻峭,栟榈潭碧波浩渺。主要景点有石头城、走马岩、降仙台、大峡谷、马鞍背、栟榈书院、九姑泉、太极洞、接仙桥、栟榈书院、栟榈寺、观音岩、双寿桃、睡美人等。
鳞隐石林奇石林立,为奇特的喀斯特地貌。位于城西北的大湖乡,包括洪云山石林、翠云洞、寿春岩、十八洞、石洞寒泉等。景区内千姿百态的溶洞、溶沟峰丛、石林和钟乳石柱,造型各异。鳞隐石林历史悠久,据《延平府志》记载:“大湖有山,峭壁险峰,峰峦耸秀”。清雍正年间,由赖晓千、赖允升兄弟发现并开发,在石林建造书院和亭、阁等。
风洞是一块巨石下沉形成的洞,进入洞中,便有一股清凉的风扑面而来,称风洞。洞的右上岩壁刻有“环玉”两字,所以又有“环玉洞”之称。环玉意为洞内岩石如玉一样上乘美好。右侧有首诗,由于岩石下沉,这首诗只能看到下半部分。
徐霞客曾游览过此洞,在游记中写道:“有飞桥架两崖,上下壁前,悬空而度,峰攒石裂,岈然成洞”。一峰突起,犹如仙鹤顶,峰顶屹立一亭,似如凤冠,因此而得名凤冠亭,边上岩石刻有“鹤顶”两字,也有人叫“凤冠鹤顶亭”。
沿小径穿过一片灌木林,眼前豁然开朗,放眼四周,远近的山峰起伏不断,层层叠叠,犹如一幅清新脱俗的水彩山水画,这就是叠彩台。立于台上,极目远眺,远处有一座红瓦白墙的建筑位于陡峭悬崖的半山腰,那便是百丈岩景区的马氏仙姑庙。马氏仙姑庙是永安市香火最旺的庙宇之一。
鳞隐石林风景
桃源洞有哪些著名的景点
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桃源洞位于福建省永安市城北9公里205国道旁。景区规划总面积28.78平方公里,分别由桃源洞、百丈岩、修竹湾、葛里、栟榈潭五大景区组成,分布在沙溪河的两岸。古时桃源洞一带山上有许多栟榈树,所以历史上又称为栟榈山。据有关记载,唐代就有头陀僧结庐于葛里,五代后晋时期建有栟榈寺。明代万历年间( 公元1605年)当地安砂人两郡司马陈源湛捐资建有亭、台、楼、阁十余处,取“世外桃源”之意改名为桃源洞,并在入口120米高的峭壁上36米高处刻有“桃源洞口”四个大字。南宋宰相李纲和左正言邓肃曾在此隐居、读书,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也曾游览此地,并都留有诗句。从此桃源洞名闻遐尔。 桃源洞景区,面积为0.74平方公里,是五大景区中的主要部分,也是目前开发较为完善的游览区。这里丹霞地貌和丰富的植被形成奇峰峭壁、绿海林涛和碧水丹山。主要景点有:桃源洞雕塑、桃源洞口、锁洞桥、观音大仕殿、一线天、古井、望象台、跨虹桥、仙人棋盘、阆风台、古寨门等20余处,其中“一线天”堪称全国之冠。
[桃源洞雕塑]
大门右侧雕塑,由厦门大学艺术学院蒋志强教授设计制作,于2000年5月开始施工,至7月完工。雕塑规格为宽4米×高3米×厚2米,重达30吨,两块石头的中央,下部空间象似“桃源洞口”;上部两块石头的夹缝象似“一线天”。作品采用自然石头为基本造型,与桃源洞的主题呼应,玲珑凸兀的造型,衬出桃源洞的古灵精怪,给桃源洞增添了许多神秘色彩。作品整体的艺术造型别具匠心,构造简单而又让人遐想,凌乱而又不失秩序。作品的正面是国家风景名胜区的标志,背面镌刻上桃源洞的简介,体现了桃源洞独特的自然风景。
[桃源洞口]
特殊地貌形成两边悬崖对峙,这条小涧叫桃花涧,从景区深处流出,我们的游路也将沿着高山峡谷的缝隙向内延伸。桃源洞本没有“洞”,无论是步行,还是泛舟游览,都给人一种洞口的感觉右壁的悬崖高达120米,“桃源洞口”四个大字刻在36米高处,是明万历年间,辞官回永安的名士陈源湛于公元1605年所题,每字两米见方。下面小字每字也有50公分见方,是陈源湛写的一首七律《桃源洞》诗:
介破巉岩一涧流,探奇乘涨弄扁舟。
悬崖高削千寻玉,幽壑寒生六月秋。
点岫烟云闲去住,忘机鸥鸟自沉浮。
武陵人远桃空在, 临眺踌躇意未休。
这座丹崖赤壁气势雄伟,是桃源洞景区引人注目的景观之一。这种景观是由于砾砂岩重力崩塌及风化片状剥落作用而产生悬空面,再加上流水的长期侵蚀,便形成了向内凹的巨大岩壁。
[一线天]
一道大山裂缝,就象用刀劈出一样,绝壁裂处,直透崖端,高90米,全长120米,共206个台阶。著名旅行家徐霞客于明崇祯三年(公元1630年)记叙了这一奇观:“上辟山巅,远透山北,中不能容肩,盖之乃受,累级斜上,直贯其中。余所见‘一线天’数处,武夷、黄山、浮盖,未曾见若此之大而逼、远而整者”。每当午时,晴空丽日,阳光直射,翘首仰望,只见天光一线,壮丽无比。从地质学角度分析,一线天的形成是由于地壳运动,岩石逐渐上升,经挤压形成一条缝隙。这条缝隙称为地质节理。岩层表面这一节理缝隙最容易受流水侵蚀,形成了与节理走向完全一致的平直狭窄的深沟,即形成“一线天”这一奇特的丹霞地貌景观。桃源洞风景区“一线天”达6条之多, 这在国内同为丹霞地貌景观的景区中为数不多,也是桃源洞最为佳绝的景观。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1444646479@qq.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麦穗旅行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