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周村,一个听起来就让人心生向往的名字。它位于我国河南省洛阳市东南部,距今已有2600多年的历史。这里曾是东周王室的封地,见证了历史的沧桑巨变。如今,东周村依然保留着古朴的风貌,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探寻历史足迹。本文将带领大家走进东周村,感受千年古村的文化传承。
一、东周村的历史背景
东周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当时,周王室为了巩固统治,将一部分封地赐予诸侯。东周村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
东周村位于洛阳市东南部,地处洛河之滨。据史料记载,东周村在春秋时期就已经形成了村落规模。当时,这里属于东周王室的封地,村名也因此而来。
随着时间的推移,东周村逐渐发展壮大,成为了一个繁华的村落。在战国时期,这里更是成为了各国争霸的焦点。据《史记》记载,东周村曾是楚、齐、燕、韩、赵、魏、秦七国争夺的焦点。
二、东周村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
东周村地处洛阳市东南部,洛河之滨,地理位置优越,自然环境优美。
东周村位于洛阳市东南部,地处洛河之滨。这里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气候宜人。洛河蜿蜒流过,为东周村带来了丰富的水资源。村子里绿树成荫,鸟语花香,是一处典型的江南水乡。
以下是东周村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表格:
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 | 描述 |
---|---|
地理位置 | 河南省洛阳市东南部,洛河之滨 |
地势 | 平坦 |
土地 | 肥沃 |
气候 | 宜人 |
水资源 | 丰富 |
植被 | 绿树成荫,鸟语花香 |
三、东周村的文化传承
东周村不仅地理位置优越,更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这里的古建筑、民俗文化、民间艺术等,都承载着千年古村的历史记忆。
1. 古建筑
东周村现存古建筑众多,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东周王宫、东周庙、东周古城墙等。
东周王宫:东周王宫是东周村的核心建筑,曾是东周王室的行宫。如今,虽然宫殿已经残破不堪,但仍能感受到当年的辉煌。
东周庙:东周庙位于东周村中心,供奉着东周王室的祖先。庙内建筑古朴典雅,香火旺盛。
东周古城墙:东周古城墙是东周村的重要遗迹,见证了东周村的历史变迁。
2. 民俗文化
东周村的民俗文化丰富多彩,其中最具特色的有庙会、舞龙舞狮、民间戏曲等。
庙会:东周村的庙会每年都会举行,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看。庙会上,游客可以品尝到各种特色小吃,观看精彩的民间艺术表演。
舞龙舞狮:舞龙舞狮是东周村的传统民俗,每年春节期间都会举行。舞龙舞狮队伍身着华丽的服饰,表演精彩绝伦。
民间戏曲:东周村拥有丰富的民间戏曲资源,如豫剧、曲剧、越调等。村民们喜欢在闲暇之余观看戏曲表演,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3. 民间艺术
东周村的民间艺术独具特色,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泥塑、剪纸、木雕等。
泥塑:东周村的泥塑技艺精湛,作品栩栩如生。村民们将泥塑作为装饰品,展示着独特的民间艺术。
剪纸:东周村的剪纸技艺传承至今,剪纸作品题材丰富,寓意美好。
木雕:东周村的木雕工艺精湛,作品造型优美,工艺复杂。
四、东周村的发展与保护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东周村逐渐成为了一个热门的旅游目的地。为了保护这一千年古村,当地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1. 修缮古建筑
为了保护东周村的古建筑,当地政府投入了大量资金进行修缮。如今,东周村的古建筑得到了很好的保护,成为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2. 传承民俗文化
为了传承东周村的民俗文化,当地政府组织了一系列活动,如举办民俗文化节、开展民间艺术培训等。
3. 发展乡村旅游
东周村依托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游客可以在这里感受千年古村的历史魅力,体验独特的民俗风情。
东周村,这个拥有2600多年历史的古村落,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在这里,我们可以感受到历史的沧桑巨变,领略到千年古村的文化传承。让我们共同守护这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让东周村的历史足迹传承下去。
描写东周村小学的作文
一阵阵风吹起,一片片叶落下,到处金黄金黄的,洋溢着丰收的欢乐。秋风把秋带到了花园,带到了小区,秋也自然来到校园啦!
只见学校的一大排柳树,叶子如同一只只蝴蝶,在风中飘落,一片一片落在一起,有时落在地上,有时飞向操场,弄得到处是一片片绿得发黄的叶片,但同学们谁也不会烦它们,有的同学会用它们做标本,有的同学会去做叶子画,还有的同学会把它们拢在一起,等风把它们吹起,风也很调皮,不一会便吹走了。操场上不时传来银玲般的笑声。铃——上课铃响了,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向教室奔去,操场上一下变得宁静了,但它并不孤独,操场旁的那排大柳树,不正好给操场镶了一条绿中带黄的花边吗?多美呀!
一场秋雨一场寒,哗——哗——下雨啦!嘿,屋顶墙角挂满了雨铃铛——滴答——滴答,多美的声音呀!小朋友们穿着漂亮的雨衣,正在追逐打闹呢,从教室里走出来,像一只大魔术匣子里飞舞出一群群小天使呢!当然,这少不了秋的功劳呀,秋高兴得手舞足蹈,笑了起来,便成了风,秋风夹着雨水,拍打在玻璃窗户上,啪啪——啪啪——;拍打在铁皮屋顶上,哗哗——哗哗——;掉落进小水沟里,叮当——叮当,秋风把雨吹得到处都是,大地上到处湿淋淋的,校园里仿佛被水洗了了一样,干干净净,秋让雨变小了,渐渐停下,把乌云扫开,太阳在云中咧着嘴,把身子弄得红红的,想把所有的光都展示出来,渐渐地,天晴了,太阳照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为那送去了一份温暖,一份光亮,让它变得富有生机,落下的树叶浸在水里,成了一只只叶子小船,在水中漂着,时不时还来回摇摆呢!处处都是秋天生气勃勃的景象啊!
秋天不仅生气勃勃,还有一个更重要的意义呢!那就是丰收,但对于学生们来说,丰收便是收获知识,有一个好成绩便是最好的丰收啦!马上就要期中考试了,不就是在检验丰收的结果吗?如果考了一个好成绩,不就是丰收得多吗,但要考不好,不就是没有收获很多吗?
我爱校园多彩多变的秋,因为它有趣;我爱校园遍地金黄的秋,因为它漂亮;我爱校园雨中的秋,因为它多变;我爱校园“丰收”的秋,因为它充满着欢乐……
校园中各种各样的秋,如同一串串细小的音符,拼接在一起,奏唱出一曲曲优雅的歌,拼接成一张张婉转的乐章……
衢州“周”姓的来源
周姓是一个历史悠久,姓源复杂的姓氏,历史可以上溯至远古黄帝时代。周姓源于姬姓,是黄帝的后裔。
周氏来源较多,有以下几种:
一是出自姬姓,用国名作姓氏的。后稷的裔孙古公□父(即周太王)为狄所逼,率领族人自邰迁徙至陕西岐山下周原,从此称为周族。古公的曾孙姬发,继承其父姬昌的遗志,联合诸侯,攻灭商朝,建立周朝。平王以后,传至第24王周赧王时,于公元前256年被秦国灭掉,以赧王为首的王族,都被废为庶人百姓,迁到今河南临汝县西北。当地人称其为周家,于是他们就以”周”作为自己的姓氏。
二是周平王有个儿子叫姬烈,被另封于汝南(今属河南),被当地人称为周家,后来演化成周氏。
三是东周庄王时,周公姬旦的后代周公黑肩企图杀死庄王而改立王子克,事泄被杀,其后代亦称周氏,这也是出自姬姓之周。
四是由姬氏改的周氏。唐先天年间,唐玄宗名叫李隆基,为了避讳,把姬氏改为周氏。
五是鲜卑族复姓中有贺鲁氏,后改为周氏。
周姓还有一支是少数民族改姓,北魏时魏献帝的次兄晋乃氏改为周氏。孝文帝迁都洛都后改鲜卑姓为汉姓周氏。
周氏除上述来源外,北周、唐、后梁时又有因改姓、赐姓而姓成的,还有冒为王姓而成的周氏。
周姓的祖根在河南,早期主要在河南繁衍发展。
从东汉末年到晋代,都有中原周氏南迁的记载。唐高宗总章年间,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开辟漳州,随行人员中有周姓将校。从清朝康乾年间始,闽、粤周氏陆续有人移居台湾,后又有不少人到海外定居。
“周姓是一个源远流长的世家。最早源于古代的姬姓,这是炎帝和周人祖先后稷的姓,在中国算是最古老的姓氏了,周时迁至河南汝南。”(摘自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由范志亭著的《鲁迅与许广平》一书的第4页)。“从黄帝直到周武王建立周朝,周姓有一个传说中的世家。经过西周一朝的发展,至周平王东迁,其次子烈封于汝坟(在今河南叶县东北),成为周姓人所尊奉的周姓始祖。周平王东迁洛邑(在洛阳)之后,其中的一个儿子姬烈被封在汝坟,经过十九传,至姬邕时东周被秦所灭。虽然封国已不存在,可是源自周朝血脉世代食周爵禄俸的姬邕家族却在习惯上仍被人称作‘周家’,姬邕索姓也以‘周’为姓,以示纪念,以示不忘本,并代代相传。邕生秀,秀生仁。这时已到了西汉时代,汉初统治者为了笼络民心,特地封周仁为汝坟侯,赐号正公,绍续周室香火,周汝坟地势卑湿,遂徙地于汝南郡,这支周姓在当地生息繁衍,形成汉唐时期著名的汝南周氏(以上摘自东方出版社出版的由王大良、李琼英著的《中国姓氏通史.周姓》”。
随着后来天灾人祸等各种原因造成的人口大迁徙,汝南周氏不断向四周辐射扩散,其后的陈留、临川、寻阳、庐江、泰山、淮南、永安、河内、临汝、华阴、河东等周氏郡望,都与它有深厚的渊源。它被视为今天周姓的主要来源。
在《百家姓》里,周姓居第五位。按现在人口统计,周姓为中国第九大姓。周姓也是中国最古老的姓氏之一,有很多姓氏甚至都是从周姓发源的。相传周人的祖先后稷本来居住在邰(今陕西武功县西南),夏末时公刘又迁往幽地居住。商朝后期,游牧民族戎和狄族不断侵袭周人,使得从事农业为生的周人无法安居。这时古公亶父率领族人迁往周原(今陕西渭河平原一带),开荒耕种,兴建宗庙和宫殿,还修了坚固的城墙,从此称周族。古公的曾孙周武王建立周朝,立国约800年。公元前256年,秦国灭掉东周,将周赧王废为庶人,迁到惮孤(今河南临汝县西北)。当地百姓谓赧王是周家后代,称为周氏,史称正宗。春秋时,周公旦的后代周公黑肩在周朝执政,他企图杀死周庄王,改立王子克,因事泄被杀,他的后代也称周氏;改姓周的姓氏有北魏时鲜卑皇族普乃氏、代北地区贺鲁氏、北周普屯氏等。此外唐代避唐玄宗名讳,姬姓朝臣也改姓周,五代时后梁赐氵内姓周。据考,周姓有声望的世家大族居汝南郡(今河南汝南县东南60里)。
周姓家族专用楹联
周姓家族常以下面4位族中名人嵌作楹联,以事彰扬。门前挂这样的楹联,主人定姓周。
岐阳启姓,濂水分源(周敦颐)。
风高细柳(周亚夫),将军声断蓝田(周鲂)。
旌赐素丝(周举),谏议名高琐闼(周昌)。
周姓家族名人之最
新中国的第一任总理是周恩来。周恩来祖籍浙江绍兴,1898年出生于江苏淮安。少年时代在天津南开中学求学,积极参加学生运动。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参加组织了“八一”南昌起义。抗日战争期间,任中共中央代表,长期驻在国民党所在地,进行统一战线的工作。新中国成立后,任政府总理兼外交部长。1976年1月8日因病在北京逝世,终年78岁。
宋明理学的开山之祖为周敦颐原名敦实,字茂叔。道州营道(今湖南道县)人。他继承《易传》和部分道家思想,提出了一个系统的宇宙构成论。他的学说对以后理学的发展很有影响。
脊梁骨最硬的中国人是鲁迅。鲁迅本姓周,原名樟寿,后取名树人,字豫才,鲁迅是笔名。浙江绍兴人,出身于没落的封建士大夫家庭。早年时留学日本,回国后一方面从事教育工作,一方面研究古典文学和进行文学创作。他不顾国民党反动派的迫害,写了大量战斗的论文,揭露时局的黑暗,毛泽东称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
浪子回头的第一名人是周处。周处是西晋义兴阳羡(今江苏宜兴)人。年轻时横行乡里,是有名的浪子,当地父老把他和水中蛟龙、山中老虎合称为“三害”。后来周处发愤改过,他入水斩蛟龙,进山射杀老虎,为民除害,官至御史中丞,弹劾不避权贵,成为浪子回头的第一名人。
周姓名人中寿命最长的是周建人。他生于1888年,卒于1984年,享年96岁。周建人是著名生物学家、教育家。浙江绍兴人,鲁迅的三弟。新中国成立后,历任高教部副部长、浙江省省长等职。
成名最早的周姓名人是周信芳。周信芳是现代著名京剧艺术家,名士楚,艺名麒麟童,浙江慈溪县人,出身于艺人家庭。他7岁学戏,并以七龄童的艺名登台演出。他在艺术上勇于创新,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影响很广,世称“麒派”
最杰出的周姓将领是周瑜。周瑜,字公瑾,庐江舒(今安徽舒城)人,出身士族。少年时与孙策为好友,后跟随孙策,为建威中郎将,人称“周郎”。协助孙策在江东创立孙氏政权。208年,曹操率兵数十万南下,试图灭吴,周瑜与鲁肃联合刘备大破曹兵于赤壁(今湖北蒲圻西北)。
最为人不耻的周姓汉奸是周佛海。周佛海是湖南沅陵人,留学日本。曾任国民党中央党部宣传部部长等职。抗日战争爆发后,随汪精卫投敌,历任汪伪政府的警察部长、行政院副院长和上海市长等职。依仗日本帝国主义,横征暴敛,并积极扩建特务武装,进行“清乡”,残酷镇压人民的抗日斗争。抗战胜利后被捕,1948年死于狱中。
我国近代最早为革命牺牲的著名女子是周福贞。她是湖南自立会会长伍德润之妻,长沙人。1900年,伍德润参加唐才常在武汉组织的自立军起义,周福贞积极做联络工作。起义失败后,与丈夫匿居上海。后被叛徒出卖入狱,1904年她在狱中饮鸩殉国。
周姓是我国最古老的姓氏之一。相传周人的祖先本来居住在邰(今陕西武沙县西南)。到商朝后期,游牧民族不断侵袭周人,使得从事农业为生的周人无法安居。于是古公亶父率领族人迁往周原(今陕西渭河平原一带),开荒耕种,兴建宗庙和宫殿,还修了坚固的城墙,从此称周族。公元前256年,秦国灭掉东周,将周赧王废为庶人。当地百姓认为赧王是周家后代,因此称为周氏。另外,还有一些改姓周的,如北魏时鲜卑皇族普乃氏、代北地区贺鲁氏、北周普屯氏等。据赣南历代府县志记载,周姓从唐朝起历次大南迁都有移居赣南的。
在当今中国姓氏排行榜上,周姓位列第九。
周姓初源,历史多记载,可追溯至曾立朝874年之久的周朝王族。周朝王室本姓姬,公元前256年,秦灭周,将汝坟划归汝南郡。食采邑于汝坟的周平王后裔姬邕改姓周以纪念祖上功德。周赧王姬延的后代,亡国后人称“周家”,也改了周姓。周于是成为汝南的大姓。
唐玄宗李隆基时,为避“基”讳,诏令全国姬姓改周,这是周姓的一大来源。
此外,少数民族及汉族外姓改姓为周,也是周姓的来历。如李隆基时为避讳改姓的还有暨姓,亦是改为周姓;北魏时鲜卑贺鲁氏、普氏,元时蒙古喜同、术忽等,亦改为周姓。
源自周室王族,当然不比寻常。由于历代分封、迁移,周姓人遍布天下,其中又以汝南为首。周氏播迁,概言之是由西而东、自北向南,正是“孔雀东南飞”。后来又从福建、广东迁入台湾。
一、周门多雅士
或许是因为出自周室,历史悠久而门庭高贵,更有推演八卦的周文王、制礼作乐的周公旦为其楷模,周姓一门,历多雅士。连以军功名垂史册的周瑜,也是翩翩一儒将,羽扇纶巾数风流。所以就更不用说北宋时词章雅致的周邦彦、理学宗师周敦颐了。汉初有汾阴侯周昌,耿直敢谏,曾当面说高祖是桀纣之君;东汉时有精熟圣贤书经、恪守礼道的周燮,又有至死要在棺内放一本《尧典》的周磐,还有名臣周举,曾巧废禁火寒食一个月的规定,让百姓得以饱暖;三国蜀汉周群精于天文历法,周循精于《易经》;唐有名画家周,五代有画家周文矩;宋有名臣周必大,官拜右丞相,诗文俱佳;明有画家周之冕、周臣,工艺家周翥,篆刻名家周亮工;清有词人周之琦,围棋国手周小松,象棋名士周廷梅;现当代有“马路天使”、著名演员周璇,经史学家周予同,著名小说家周立波和鲁迅、周作人、周建人三兄弟。
二、周姓名人
1.赤壁之战的主帅周瑜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赤壁之战,一把大火烧得曹操仓皇南顾,周瑜的战功已是尽人皆知。而在苏轼的盛赞中,这位风流俊雅的儒将得娶小乔,竟也是可与赤壁战绩相提并论的美谈。确实,周瑜与孙策少时为挚友,长时帮助孙策立足江东,二人又分别娶得吴地双姝小乔、大乔。诸葛亮曾骗周瑜说曹操兴建铜雀宫是为了破东吴收二乔之用,以激起周瑜的斗志。唐人杜牧有诗“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足见二乔艳名之盛。
赤壁战时,曹操兵船横结,势大难敌。黄盖献策用火攻,正合周瑜之意,于是黄盖甘行苦肉计,诈降曹操。次日,周瑜升帐点兵,黄盖故意出言顶撞,说道若抵不过一月,便该顺应天意投降。
瑜故作狂怒,欲杀之,在诸将苦劝之下改打五十脊杖,瑜犹自骂不绝口,说:“先留下五十杖不打,今后若有再犯,定斩不饶!”经过一番巧妙安排,黄盖诈降成功,火烧曹营。这就是“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周瑜并非只通武略,他还精音律。当时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语。只恨天妒英才,周瑜寿仅36岁。
2.风流词人周邦彦
北宋词人周邦彦精通音律,曾自创不少词调。其作品格律谨严、典丽精雅。“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句极得王国维赞赏。
周邦彦任开封府监税时,一次去汴京名妓李师师家,恰逢徽宗至,急藏床下,后写成《少年游》一词,记夜间所闻。徽宗听李师师唱起,问知是周邦彦所作,大怒,责蔡京惩治周邦彦不课税之罪。查问之下,周课缴税收却是最多的,但“上意如此”,他还是以职事废弛罪被逐。
一二日后徽宗又至李师师处,却知她去送别周监税,归来垂泪锁眉。徽宗怒问周邦彦是否有新作,师师唱起《兰陵王·柳》,徽宗大喜,复召周邦彦为大晟乐正(音乐职司)。
徒步马村
高平市马村镇,一个早已熟悉的一个地方,因为喜欢历史文化,周未常到周围县市走一走,特别是到一些古村落,去年到高平原村的良户,就听当地人说起马村。知道这里是古长平之战的战场,有著明的高平关,老马岭,康营村等,是自古兵家必争之地,有许多千古流传的故事,一直想实地走一走,看一看,领略一下古人当年血战沙场的英雄气概,望一望几千年前秦国大将白起假戏真做的空仓岭,看一看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智取高老鹞人头的发生地。但一直末能成行。
5月的一天,忽然在长跑群中看到高平马村举办徒步大赛的链接,心中的那点马村一游的念想就被激活了,一看有17公里徒步组和37公里越野组,心想去一次呢,就多走一走,看一看,于是就报名37公里越野组。
5月下旬,长治参加马村徒步大赛的十几位跑友组织了一个出行群,大家早早地就开始关注如何出行参赛。
由于单位和家里事较多,于是我就选择了当天和跑友拼车出行。由于长治马拉松协会的侯红波因身体不适,无法参与组织,就委托常林斌临时组织。
6月2日早3点半起床,吃饭洗漱,直奔南广场,4点半,跑友的车准时赶到,我坐上了冯向阳夫妇的车。
一路无语,西池上高速,走长晋,高沁高速,6点半从马村下高速,直奔御马广场。越走车越多,人也越多。于是下车,在路边停好车,走向御马广场。
今天的御马广场上为这次徒步大赛搭起了发放物品的帐篷和一个临时的戏台。我们领上参赛包,别上号码簿,检录进场。
7点20分,一声枪响,整装待发的上千位跑友象离弦的箭一样,从御马广场出发,向南到南环路上一直向东,十几分钟后到康营村,这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村,又叫古光狼城,该村东,南,北三面靠山,往西是一条河谷走廊,直通老马岭,东北峡谷紧连丹河谷地,地势十分险要。相传在长平大战前,韩国上党守将冯亭曾把这里作为抗击秦军的重镇,当秦军打下沁阳,南阳之后,切断了上党和韩国的联系。太守冯亭为了联赵抗秦,将上党17城池献给赵国。秦昭襄王闻讯十分恼怒,派左庶长王龁统兵20万直奔上党。由于冯亭日夜督战,秦军用兵一个月攻打不下。后来王龁从咸阳调来强营兵,用云梯火统等利器才将城攻下。秦军打下光狼城后,强营兵便驻扎在这里。王龁为了宣扬强营兵的声威,遂把光狼城改为强营。时至今日在康营村的东阁上还镶嵌着“古光狼城”的大字石刻。但我跑得急,虽见有东阁,末及细看。过康营村,不能不提成汤庙,这座千年古庙,更有千年神树龙柏。沿途的融高太阳能,海诺科技,星昶饮料,厦普赛尔等大型企业,见证了马村人从面朝黄土背朝天走向工业富民的发展之路。从康营返回马村,再向西到唐东,一到村口,就见一条醒目的标语”状元故里,大美唐东”。唐东村从古至今,人文荟萃,名人辈出,唐东村陈载,是高平历史上唯一的状元,因此唐东也就成为高平历史上独一无二的状元村。村中现还存有状元府邸。就是陈状元昔日得住所,现存建筑为明万历年间后裔陈璨重建。陈氏府邸俗称“楼后”,也叫棋盘院,规模宏大。从唐东村再往西便一路上坡,经唐西,到掌握村,该村从古至今,以武姓最多,且村形如掌,遂起名武家掌;解放后,又以人类命运人民掌握为由,将武家掌改为掌握村。再往西,便到阁老村,不知此村是否真的有阁老,但村北的高平关却是大名鼎鼎。在阁老村北约1公里处,有一座海拔1188米的山峰。其山峦起伏,峰高崖陡,气势雄伟,若骏马奔腾,又称老马岭。此地山高崖陡,地形险要,状如奔马,关隘雄险,仅有一条羊肠小道通往山顶隘口,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是上党地区南来北往的交通要道和军事要冲,即高平关,占此地便有“据天下之脊,当河朔之咽喉”,为兵家必争之地。
从阁老村出发,一路下坡,到古寨,古寨村是一个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古村,最初记载于《史记白起王翦列传》“取二鄣四尉”句中,以当年为秦军寨栅得名,秦占领后改成西营村,相传早在战国时期有位南方姓古的人士,举官被贬,退出朝班,携家人落户在此,落户后边修房舍边建寨门,四面寨门楼阁耸立,遂将村名改为古寨村。村内分布有“五阁、十一庙”古建筑遍布,尤成汤庙最具特色,四根花石柱遐迩闻名,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花石柱庙位于古寨南山,当地老百姓叫它南庙,也叫汤王庙。是一座有千年历史的古庙,金、元、明、清建筑风格尽在其中,让喜欢古建的人们留连忘返,大饱眼福。
汤王庙有正殿,面阔三间,进深六橼,半檐悬山顶,七檩前廊式构架。前檐檐柱根,均为方形摸角青石株,四面皆为浮雕,线雕,图案有龙凤、菊花、牡丹、菩萨、神仙等,雕工精细,栩栩如生,是金代石雕艺术的精品,更彰显古寨古老之文明。四根石柱最为珍贵,柱上的大梁有元代风格,对研究金元石核及美术有较高参考价值。
相传,花石柱内精雕的雄鸡,也早以成仙,每天早晨为庶民啼鸣。
从古寨再向东便是金章背村,一个很好听的村名,但此时已是十点,日头已烈,汗水湿衣,跑动的我无暇去探究这村名的来历,再往东,便是西周村,一个红色教育基地。西周村原名西周纂村,据高平县志记:这里在北周(公元530年)朝时,有大将军杨纂在此地驻防,杨纂为官清廉、爱护百姓。他死后老百姓为了纪念他,改村名周纂村。村极大,村民极热情,沿街端茶送水。
再往东是大周村,大周村至今仍保留着明清时期的村落格局和大量的老民居。从村中跑过,犹如从历史中穿越,村中古庙宇很多,建筑风格独特,犹以资圣寺,宣圣庙为最,沿街分布。听村人讲,村里还有工程庞大、堪称“中国第一”的宋代地道。但因完赛时间要求,不敢久留。
过大周村向东便是东周村,东周村文化底蕴更是深厚,历史悠久,据《太行日报》2012年以“千年前的大都邑东周村”为题报道,“九高勘探社”曾对东周村进行多次考察,发现西起大周村东北12米,东至东周村北120米,东西1000米,南北600米,计六十万平方米的地域,曾是炎帝部落休居之地,从古人葬埋方式及挖掘寻觅出二十余件遗物,经考古专家判断,大约应是新旧石器交接的远古时代。
行色匆匆,从东东宅,沟头,牛王庄向西又返回到御马广场。
虽然徒步大赛已告一段落,但我的马村之行却末完结。那卧佛山,槐香亭,奎星阁,逍遥台。在南面俏然而立,我却无缘而上。那康营,大周,古寨更象一个个蒙面的少女,撩人心扉。马村,明年我还来,但我不再跑,我要慢慢地走,慢慢品味。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1444646479@qq.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麦穗旅行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