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榆林市地图(榆阳区地图)

榆林,位于陕西省最北部,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这里就是兵家必争之地,被誉为“塞上明珠”。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座历史与现代交融的城市,探寻其独特的魅力。

一、悠久的历史

1. 古代烽火台

榆林地处黄河上游,自古以来就是军事要地。在古代,这里设有烽火台,用于传递军情。如今,这些烽火台已成为历史的见证,成为了榆林的一大景观。

2. 延安精神

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延安成为中共中央所在地。榆林作为延安的后方基地,为革命事业提供了重要的物资和人力支持。延安精神在这里得到了传承和发扬。

3. 古城风貌

榆林古城墙、古城门、古城楼等古建筑,见证了榆林悠久的历史。漫步在古城中,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二、丰富的文化

1. 榆林秧歌

榆林秧歌是陕西省的一种民间舞蹈,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它以欢快的节奏、优美的舞姿,展现了陕北人民的生活情趣。

2. 榆林剪纸

榆林剪纸是陕西省的一种民间艺术,以其独特的刀法、丰富的题材而闻名。剪纸作品题材广泛,包括人物、动物、花鸟等,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3. 榆林美食

榆林美食独具特色,其中最有名的是羊肉泡馍、油泼面、小米饭等。这些美食不仅美味可口,而且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

三、现代化的城市

1. 能源之都

榆林被誉为“中国能源之都”,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近年来,榆林积极发展新能源产业,为我国能源结构调整做出了重要贡献。

2. 交通便利

榆林交通便利,已形成了公路、铁路、航空等多种交通方式。特别是榆林机场的建成,使得榆林与全国各地的联系更加紧密。

3. 旅游资源

榆林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如红碱淖、白云山、镇北台等。这些景点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榆林,这座塞上明珠,承载着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文化和现代化的城市风貌。在这里,我们既能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又能体验到现代的繁华。让我们共同期待,这座城市在未来的发展中更加辉煌。

陕西榆林有哪些县

陕西榆林有以下县:

1. 榆阳区

2. 靖边县

3. 定边县

4. 绥德县

5. 米脂县

6. 佳县

除此之外还有子洲县、清涧县、吴堡县以及未指定的新区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县区域划分。值得注意的是榆林市位于陕西省的最北部地区,近年来因煤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经济发生了重大变革。对于该地区更多信息可以参考当地的行政管辖官网发布的公告和数据以获得更加准确的消息来源和更具体的县级区划更新信息。

陕西榆林的县级区域分布复杂且可能存在变动,如果需要获取最新最准确的信息,建议查询官方发布的行政地图或者公告。

哪个城市离榆林市最近

吕梁市离榆林市最近。

1、吕梁市

吕梁市位于山西省中部西侧,因吕梁山脉纵贯全境而得名。地理坐标北纬36°43'—38°43',东经110°22'—112°19',西隔黄河与陕西榆林相望,东与太原市和晋中市相邻,南与临汾市接壤,北与忻州市为邻。

2、榆林市

榆林市位于陕西省最北部,西邻甘肃、宁夏,北连内蒙古,东隔黄河与山西相望,南与陕西省延安市接壤。榆林市行政区划版图形似三角形。榆林最东端为府谷县皇甫乡段寨村,最北端为府谷县古城乡刘家坡村,最西端为定边县刘峁塬乡,最南端为定边县白马要乡铁角城。

扩展资料

榆林历史沿革

1958年将十二县并为榆林(横山)、神木(府谷)、靖边、定边、绥德(吴堡、清涧、子洲)、米脂(佳县)六县。1961年所并各县恢复原制。

1968年将榆林专员公署改为榆林地区革命委员会,为一级政权机构。1979年改为榆林地区行政公署,为省人民政府的派出机关。

1988年9月2日,榆林县改为县级榆林市。2000年7月1日,榆林地区行政公署撤销、设立地级榆林市,原县级榆林市改为榆阳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吕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榆林

陕北区划地图

陕北行政区划

榆林市:

榆阳区 神木县 府谷县 定边县 靖边县 横山县 佳县 米脂县 吴堡县 绥德县 清涧县 子洲县

延安市:

宝塔区 延长县 延川县 子长县 安塞县 志丹县 吴起县 甘泉县 富县 洛川县 宜川县 黄龙县 黄陵县

陕北是中国的革命圣地。党中央和毛主席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生活战斗过13年,留下了一大批宝贵的革命文物、革命纪念地和丰富的精神财富——陕北革命精神。全市境内的革命文物达140多处,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延安市区内的凤凰山旧址、杨家岭旧址、枣园旧址、王家坪旧址、子长县瓦窑堡(原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旧址)等国家级保护文物。省级革命文物有:延安市区内的陕甘宁边区政府旧址、南泥湾旧址,吴旗县、志丹县、子长县、安塞县革命旧址、旧居、刘志丹陵园、谢子长陵园、洛川县冯家村“洛川政治局会议旧址”等。

陕北自古就是民族融合的“绳结区域”。从商周时代起,鬼方,猃狁,白狄,匈奴,林胡,稽胡,卢水胡,鲜卑,氐,突厥,党项,羌,女真,蒙古,满等少数民族先后以战胜者的雄姿,走上这块历史舞台,从而演出了一幕幕历史壮剧。陕北成为华族(汉代以后的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融合与交流的“绳结区域”。在陕北形成了以秦汉文化为主体,融合了北方草原文化等少数民族文化的独特文化个性。秦汉以前,陕北一直是畜牧区。西汉以后,农耕业才大量发展,成为半农半牧区。一直到隋唐时期,陕北南界的黄龙山仍然是农耕区和半农半牧区的天然分界线,这种状况在宋代以后才逐渐有所改变。从陕北地名中,可以看出古代民族的地理分布和各民族文化的交流融合。著名语言学家罗常培先生曾指出:“被征服民族的文化借字残留在征服者的语言里,大部分是地名。”因为地名是各民族文化起源,行政管理的真实记录。 希望对你有帮助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1444646479@qq.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麦穗旅行网

    本文地址:https://www.rtphost.com:443/lygl/378.html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