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越王宫博物馆介绍(南越王宫博物馆门票预约)

南越王宫博物馆,位于我国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是一座集考古、陈列、研究、教育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它以岭南地区的历史文化为背景,展示了南越国时期的社会生活、政治制度、文化艺术等方面,是了解岭南文化的重要窗口。本文将带您走进南越王宫博物馆,领略这座千年文化瑰宝的魅力。

一、南越王宫博物馆的历史渊源

南越王宫博物馆的前身是南越王墓博物馆,成立于1983年。1996年,博物馆正式更名为南越王宫博物馆。博物馆占地约5.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8万平方米,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二、南越王宫博物馆的陈列展览

1. 南越王墓陈列馆

南越王墓陈列馆是博物馆的核心展区,主要展示了南越王赵眘及其家族的墓葬文物。馆内陈列有南越王墓出土的各类文物,如青铜器、玉器、陶瓷器、金银器等,共计2000余件。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文物有“南越王剑”、“南越王印”、“南越王玉佩”等。

2. 岭南历史文化陈列馆

岭南历史文化陈列馆分为“岭南古国”、“岭南民族”、“岭南民俗”三个部分,展示了岭南地区从史前时期到近现代的历史文化。馆内陈列有各类文物、图片、模型等,使观众可以全面了解岭南地区的历史文化。

3. 南越国宫廷复原陈列馆

南越国宫廷复原陈列馆以复原南越王宫的格局为基础,展示了南越国时期的宫廷生活。馆内陈列有南越王宫的模型、复原的宫廷建筑、宫廷用品等,使观众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辉煌的王朝。

三、南越王宫博物馆的文化价值

1. 考古价值

南越王宫博物馆的考古发掘,填补了岭南地区考古的空白,对于研究岭南地区的历史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如南越王墓的发掘,为研究南越国历史、岭南地区民族关系、古代岭南社会生活等提供了宝贵资料。

2. 文化价值

南越王宫博物馆的陈列展览,展示了岭南地区丰富的历史文化,使观众可以深入了解岭南文化的内涵。博物馆还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如讲座、展览、亲子活动等,进一步传承和弘扬岭南文化。

3. 教育价值

南越王宫博物馆是广州市的重要教育基地,每年接待大量学生、游客前来参观学习。博物馆通过丰富的文物、生动的讲解,使观众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历史文化的熏陶。

南越王宫博物馆作为岭南地区的历史文化瑰宝,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走进博物馆,仿佛穿越千年,亲身感受岭南文化的魅力。让我们共同珍惜这份文化遗产,传承和弘扬岭南文化,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繁荣贡献力量。

南越王宫博物馆的发展历史

一进东门,我们便看到了关于南粤国宫署遗址介绍。1996年,南粤国宫署遗址被国家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址预备名单,是广州历史文化名城的精华所在。

一进曲流石渠遗址,我们便发现道路中间(我们脚底下)有一口年代久远的水井,只是元朝的水井。

曲流石渠东南有一座弯月形水池,发掘是池底出土大量龟鳖残骸。在博物馆内,我们首先可以看到许多石渠遗址。

考古的关键在于考古发掘过程中为对照探各方地层而特意保留下来的土墩。在曲流石渠遗址标有各层年代的考古关键柱。如:标为:“7b层”的是北宋中期地层。

南越王博物馆王墓和王宫距离远吗_南越王博物馆各单元介绍

南越王博物馆王墓和王宫距离远吗?

南越王博物馆王墓和王宫距离不远

西汉南越王博物馆(简称:王墓)是南越国第二代国王赵昩之墓,这个博物馆就建在古墓原址上。

西汉南越王宫博物馆(简称:王宫)是南越国宫署遗址,博物馆建在王宫遗址上。

也就是说想去看赵昩去世后下葬的地方就去王墓,想去了解南越国时期古人生活的地方就去王宫。

南越王博物馆各单元介绍?

南越王墓位于广州市越秀区解放北路越秀公园西侧象岗山(海拨49.7米),是西汉早期建都番禺的南越国第二代王,秦统一岭南的将领赵佗之孙、自称文帝的赵目未的陵墓,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其墓于1983年偶然发现。因盖宿舍楼铲平象岗山,发现陵墓隐蔽在山下20米深处。全墓由750块砂岩大石砌建,底铺木板,顶侧以大石板覆盖,分前朝后寝两部分,共7室,由两道石门隔开,各室有各自的功能,深邃森严尤如地宫。

西汉南越王博物馆建筑占地14000平方米。整体布局布局以古墓为中心,上盖覆斗形钢架玻璃防护棚,象征汉代帝王陵墓覆斗型封土。墓的东边为三层的综合 陈列楼,北边为两层的主体陈列楼,用环绕的回廊上下沟通将三座建筑物连成整体。现在,全馆共有10个展厅,4800多平方米。1988年开馆以来,共接待 观众175万人。现在,南越王墓博物馆已被选进世界80个著名博物馆之中。该馆是广州越秀山-象岗文化史迹游览线的主要景点,建筑以轴线对称布局,按参观 路线依山建馆,拾级而上,把展馆、墓室及扩建之展室连成有机整体。

南越王博物馆分为典藏展厅、历史文化展厅、陶瓷工艺展厅、文化交流展厅等各单元

南越王博物馆是展示越南文化历史的一座大型博物馆,典藏着大量的南越文化和历史文物

其中典藏展厅展示的是南越文化历史的珍贵文物;历史文化展厅展示的是南越历史和文化的重要事件、人物及文化遗迹等;陶瓷工艺展厅展示的是南越的传统陶瓷工艺;文化交流展厅则主要是展示南越与周边国家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之处

南越王博物馆各单元的介绍可以让参观者更好的了解与探索南越文化的精髓及深度,增强了参观者对南越文化的理解和感受

南越王墓博物馆开放时间?

南越王博物院每日开放时间为9:00——18:00。17:00停止售票(领票)、入场。

疫情期间,参观者要向工作人员主动出示“健康码”绿码和72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并配合工作人员做好进院参观前的其他防疫检查工作。参观须全程佩戴口罩,保持1米以上距离,避免聚集。

南越王博物院(西汉南越国史研究中心)于2021年9月8日揭牌,由王墓展区和王宫展区组成。博物院合计建筑面积达3.7万平方米,展示南越文王墓、南越宫苑、南汉王宫等考古遗址,设有“ 南越藏珍 ”“ 岭南两千年中心地 ”“ 杨永德伉俪捐赠藏枕专题陈列 ”等常设展览,并不断举办各类临时特展。南越王博物院承载着岭南文化两千余年的历史底蕴,是公众了解广州,感受中华文明的重要窗口。

南越王博物馆开放时间包括两个部分:

王宫展区:周二至周日9:00—17:30(17:00停止领票及进场)。逢周一闭馆,遇国家法定假期正常开放。

王墓展区:周二至周日9:00—17:30 9:00 — 17:30(17:00停止售票及进场时间)。逢周一闭馆,遇国家法定假期正常开放。

南越王博物馆也称为西汉南越王博物馆,是南越国第二代国王赵眜之墓,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想要前往参观的游客需要在开放时间内前往

回眸—南越王宫博物馆

早茶过后,沿文德路漫步书画墨香里,尽头就是南越王宫博物馆了。

从秦的南海郡开始,两千多年来,南越国宫署遗址一直是广州不变的城市中心。层层叠压的考古地层,自下而上,分别有秦、汉、三国、晋、南朝、唐、五代南汉、宋、元、明、清至民国等12个历史时期的文化遗传,分层记录着时代的更替,记录着广州城的兴衰,留给我们一个永久的时空记忆。

公元前203年,秦将赵陀割据岭南,建立南越国,在都城番禺(今广州)兴建王宫御苑。南越国宫署遗址内不仅有南越宫苑,还有从秦、汉、晋、南朝、隋、唐、南汉、宋、元、明、清到民国共12朝的遗迹遗物。这些遗迹层层相叠,构成了一部记载广州两千多年发展的无字史书。

1996年,南粤国宫署遗址被国家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址预备名单,是广州历史文化名城的精华所在。

公元前203年,正值中原楚汉争霸之际,原为秦朝南海尉的赵佗据有岭南,建立南越国,定都番禺,并营造宫室。

1997年发现的南越宫苑遗迹,正是南越王宫内的御花园部分,这是我国目前发现年代最早的秦汉宫苑实例。 其中至为重要的曲流石渠遗迹实际上是位于现代地面以下五米深处的180米长人工水景,是两千年前南越王休闲娱乐的场所。

值得一提的是,在南越王宫遗址之下层为秦造船遗址。在王宫遗址之上又有东汉至民国的各朝代历史遗迹。它们犹如一部无字的史书,向人们诉说这里是广州城市以此为中心向外扩展变迁的历史。

南汉国是历史上第二个建都广州的地方政权,对广州城市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该部分主要通过考古发现,展示五代南汉国在政治、经济、都城建设,以及海外文化交往等方面的成就。

【广州古代水井文化】

在南越国宫署遗址共出土有500多口水井,如一座天然的水井博物馆,解读不同时期、不同类型水井的特点以及广州城市饮用水历史的发展踪迹。

展厅内,展出了两千多年前南越王宫内的一口食水砖井、一千多年前南汉王宫内的砖井及排水渠道、以及重叠的两段南越国时期的排水渠道。

而南越国宫署遗址内南越御苑的蕃池和曲流石渠都是用石头构筑的,遗址内还伴随出土大量的石构材料,有石柱、石栏杆等,具有多种规格,表明御苑内原有不少石构建筑,这种情况在国内非常罕见。中国古代建筑是砖木为主体的结构,西方建筑则以石构为主,一木一石成了东方与西方建筑用材的分水岭。

蕃池底部的冰裂纹砌法和叠石柱的遗迹,都与西方古代建筑如出一辙。这是东西文化交流的收获,还是本土文化发展,引人深思。

1995、1997年在这里先后进行两次考古发掘,发现了南越国宫署御苑中的大型石构水池和曲流石渠。石水池砌筑讲究池壁为斜坡状,用砂岩石板呈密缝冰裂纹状铺砌,与西方古建筑手法异曲同工。

池中出土八棱石柱、石栏杆、石门楣等建筑构件,为国内首见。曲流石渠蜿蜒曲折长愈150米。两壁用砂岩石块砌筑,渠底用砂岩石板铺砌,其上再铺一层灰黑色河卵石,黄白色的大河卵石呈”之”字型点缀其中。曲渠至东南端突然低下1.5米,形成一个弯月形小水池。这些园林水景设计之独特,构筑至精巧,规模之宏大,令人赞叹不已。

考古的关键在于考古发掘过程中为对照探各方地层而特意保留下来的土墩。在曲流遗址标有各层年代的考古关键柱。

曲流石渠东南有一座弯月形水池,发掘是池底出土大量龟鳖残骸。

整座石渠蜿蜒曲折,渠底密排黑色卵石,急弯处砌有“水潭”,又分设两处“渠陂”,使由石水池输来的流水产生旋涡,泛起粼粼碧波。石渠的东端构筑有弯月形深池,放养龟鳖;渠西有石板平桥,旁边还铺设步石,使石渠尽头与曲廊相连处呈现两岸绿茵、小桥流水的野趣。

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年代最早的中国宫苑实例,对研究中国历史文化,研究中国古代城市(特别是古代广州)、古代建筑史和古代工艺史有极重要价值,是广州历史文化名城的精华所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1444646479@qq.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麦穗旅行网

    本文地址:https://www.rtphost.com:443/lyzx/8180.html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