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师范学院,位于四川省绵阳市,是一所具有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普通本科院校。自建校以来,学校始终秉承“厚德、博学、求真、创新”的校训,为社会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所美丽的校园,感受它的魅力吧!
一、历史沿革
绵阳师范学院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07年,当时学校名为四川官立第五师范学堂。历经百年风雨,学校几经变迁,于2001年更名为绵阳师范学院。如今,学校占地面积近2000亩,建筑面积50多万平方米,拥有教职工近千人,全日制在校生近万人。
年份 | 学校名称 | 备注 |
---|---|---|
1907年 | 四川官立第五师范学堂 | 创办 |
1952年 | 绵阳师范学校 | 重建 |
1978年 | 绵阳师范学院 | 更名 |
二、学科建设
绵阳师范学院设有16个学院,涵盖文学、理学、工学、经济学、管理学、教育学、艺术学等多个学科门类。学校拥有一批国家级、省级重点学科和特色专业,其中:
* 国家级特色专业:历史学、数学与应用数学
* 省级特色专业:英语、物理学、化学、思想政治教育
学院名称 | 特色专业 |
---|---|
文学院 | 历史学、英语 |
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 | 数学与应用数学 |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 物理学、化学 |
教育学院 | 思想政治教育 |
三、师资力量
绵阳师范学院拥有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其中正高级职称教师占比超过30%,博士、硕士学位教师占比超过80%。学校注重教师队伍建设,定期举办各类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职称 | 人数 |
---|---|
正高级 | 300+ |
副高级 | 500+ |
中级 | 800+ |
助理 | 1000+ |
四、校园文化
绵阳师范学院注重校园文化建设,积极开展各类文体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学校设有学生会、社团联合会等学生组织,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锻炼能力的平台。
活动类型 | 活动名称 |
---|---|
文艺活动 | 校园歌手大赛、舞蹈大赛 |
体育活动 | 校运会、篮球赛、足球赛 |
学术活动 | 读书节、科技节、创新创业大赛 |
五、就业前景
绵阳师范学院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毕业生遍布全国各地,就业领域涵盖教育、科研、企业等多个行业。学校与多家企事业单位建立了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就业机会。
就业领域 | 毕业生人数 |
---|---|
教育 | 500+ |
科研 | 300+ |
企业 | 1000+ |
自主创业 | 200+ |
绵阳师范学院是一所充满活力、充满希望的教育殿堂,它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学子前来求学。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到浓厚的学术氛围,体验到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收获人生中最宝贵的知识和友谊。如果你正在寻找一所理想的大学,那么绵阳师范学院绝对值得你一探究竟!
绵阳师范最低录取分
绵阳师范最低录取分具体如下:
一、绵阳师范学院2023录取分数线(在本省)
1、绵阳师范学院2023年在四川省(普通类本科二批)最低录取分数分别为:理科490分、文科529分。
2、绵阳师范学院2023年在四川省(应用型本科本科二批)最低录取分数为:理科468分。
二、绵阳师范学院2023录取分数线(在外省市)
1、在甘肃省(普通类本科二批K段)最低录取分数分别为:理科428分、文科483分。
2、在新疆(普通类本科二批)最低录取分数分别为:理科383分、文科428分。
3、在河北省(普通类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分别为:物理类492分、历史类514分。
4、在陕西省(普通类本科二批)最低录取分数分别为:理科438分、文科475分。
5、在湖南省(普通类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分别为:物理类469分、历史类495分。
学院简介、专业及师资力量
一、学校简介
绵阳师范学院是四川省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是教育部“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自主试点单位、“服务国家特殊需求项目”试点单位、四川省免费师范生定向培养计划高校,入选四川省卓越教师教育培养计划。
二、学校专业
截至2022年12月,学校设有二级学院16个,开办51个全日制本科专业、2个职业教育本科专业。
三、师资力量
1、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254人、外聘教师231人。“双师型”教师545人,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43.46%;具有高级职称的专任教师587人,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46.81%;具有研究生学位的专任教师1007人,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80.30%。
2、学校有柔性引进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有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四川省峨眉计划专家、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绵州育才计划等省市级称号性人才多人。
3、“全国优秀教师”“四川省优秀教师”“四川省师德楷模”“四川省五一劳动奖章”“四川省教学名师”等荣誉称号6人,入选四川省高校师德典型代表2人。
绵阳师范学院有几个校区,分别在哪里
一、绵阳师范学院有几个校区绵阳师范学院有2个校区,分别为北校区和磨家校区,北校区地址为四川省绵阳市游仙区游仙东路131号、磨家校区地址为绵阳市高新区磨家镇绵兴西路。
二、绵阳师范学院简介
绵阳师范学院是四川省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学校坐落在被誉为“蜀道明珠”的中国科技城、李白出生地——全国文明城市绵阳。
春秋更迭,爝火薪传。2002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绵阳师范学院由原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和绵阳教育学院合并组建成立。2006年成为学士学位授予权单位,2007年以良好成绩通过国家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2011年获准成为“服务国家特殊需求项目”试点单位,开始招收环境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建校以来,学校积淀形成了“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务实创新、追求卓越”的精神,“育人为本,服务地方”的办学理念,“厚德、博学、笃行、弘毅”的校训,“弘文励教,止于至善”的教风,“学思并重,知行合一”的学风。累计为国家培养了12万余优秀学子。
黄钟轻叩,九皋鸿渐。学校现有高新校区、游仙校区和丰谷校区,校园占地面积近两千亩,建筑面积46万余平方米,建有现代化的图书馆、教学楼、实验楼、体育场馆等服务设施。现有16个二级学院,54个全日制本科专业,覆盖9大学科门类。现有高级职称教师446人,博士159人,博、硕士生导师53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四川省教学名师15人次,市级人才称号专家4人。现已形成研究生教育、全日制本专科高等教育、成人本专科高等教育及留学生教育的人才培养体系,在校研究生、全日制本专科学生、留学生18000余人。
弘文励教,止于至善。学校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足“教学型、地方型、应用型、师范型”的办学定位,坚持“师范做强、艺体做精、应用转型”,按照“教师适应课程、课程适应专业、专业适应学生,学生适应社会”的改革思路,培养服务基础教育的优秀师资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学校立项建设省级特色专业7个,省级教学团队3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项目2项,省级“卓越计划”项目7项,四川省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四川省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中心1个,省级精品课程18门。近三年,学校完成各级质量工程、卓越工程、教学改革等项目906项,学生在四川省和国家级师范生教学能力大赛中获奖39项。
创新创业,蔚然成风。学校构建了创新教育优秀师资培养模式,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学校建有中国科协创新工作室、中国创造学会实验基地、四川省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基地。学生承担各级科研、创新创业项目1599项,成功申报国家专利790项,学生在科技文化活动中获得国家、省和市级奖励2000余人次,获得“创青春”创新创业大赛全国金奖,自主创业项目100余项。
教研相长,服务地方。学校坚持科研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着力打造“教育服务”“科技服务”“文化服务”三大品牌,积极推进“政产学研用一体化”建设。学校建有四川省重点实验室1个,省、市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社科普及基地12个,省级高水平研究团队2个,四川省十大历史名人研究中心1个。近三年学校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和省部级科研课题58项,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582篇,其中SCI130篇,出版学术著作73部;开展校地合作与服务等项目100余项;积极参与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对接平武县、壤塘县、三台县等开展教育扶贫、智力扶贫、文化扶贫,组织团队协助当地进行新村规划、产业扶贫等,为当地经济社会和文化教育事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充分发挥教师教育特色,助推中小学教师专业化成长,近三年培训中小学教师达4万余人次。
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学校着力培育校园文化,实施主题教育月、节庆日活动和“一院一品”建设。收集整理国家、省非遗项目名录近3000项,场馆教育模式获得全国优秀奖,“梦之声”合唱团多次赴省内外演出,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社团风采节等系列品牌活动已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形成了“博、雅、趣、活”的校园文化氛围。
绵阳师范学院的学校校风是什么
绵阳师范学院校训
“厚德博学笃行弘毅”
厚德,心胸宽广不以个人得失为主,重公轻私,谓之厚德。《周易》中的卦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河南程氏粹语·论道篇》中说:“一德立而百善从之。”
博学,《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意为要广泛的学习,成为一个学识渊博的人。
笃行,源自《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儒行》:“儒有博学而不穷,笃行而不倦。”笃行是为学的最后阶段,就是既然学有所得,就要努力践履所学,使所学最终有所落实,做到“知行合一”。“笃”有忠贞不渝,踏踏实实,一心一意,坚持不懈之意。只有有明确的目标、坚定的意志的人,才能真正做到“笃行”。
弘毅,出自《论语·泰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意为:读书人不可以不心胸宽广、意志坚强。“弘”,宽广;“毅”,坚毅、刚毅。“弘毅”,寓意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不断磨励自己的毅力,意志坚强,勇于拼搏,心理素质过硬,能够经得起各种困难和挫折的考验。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1444646479@qq.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麦穗旅行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