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空寺,这个名字本身就充满了神秘和吸引力。它坐落在山西省大同市恒山脚下,被誉为“世界建筑奇迹”,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瑰宝。今天,就让我带着大家一起走进悬空寺,探寻这座空中古寺的千年之谜。
一、悬空寺的历史渊源
悬空寺始建于北魏,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据传说,悬空寺是由一位名叫玄慈的和尚所建,他为了修行,将寺庙建在了悬崖峭壁之上。这座寺庙不仅建筑奇特,而且地理位置险峻,自古以来就吸引了无数游客和探险家。
二、悬空寺的建筑特点
悬空寺的建筑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建筑高度:悬空寺位于悬崖峭壁之上,最高处距地面约50米。
2. 建筑结构:悬空寺采用木质结构,全寺共有40多间殿堂,面积约为300平方米。
3. 建筑风格:悬空寺的建筑风格融合了佛教、道教和儒家文化,具有浓厚的传统文化底蕴。
4. 建筑工艺:悬空寺的建筑工艺精湛,木梁、石柱、砖瓦等材料均经过精心加工,确保了寺庙的稳固。
三、悬空寺的地理位置
悬空寺位于山西省大同市恒山脚下,地处晋冀交界处。这里山清水秀,风景优美,被誉为“北国江南”。悬空寺所在的恒山,被誉为“五岳之首”,自古以来就是佛教圣地。
四、悬空寺的文化内涵
悬空寺的文化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佛教文化:悬空寺是佛教圣地,寺内供奉着众多佛像和佛教文物。
2. 道教文化:悬空寺与道教也有着深厚的渊源,寺内供奉着道教神祇。
3. 儒家文化:悬空寺的建筑风格融合了儒家文化,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
五、悬空寺的旅游价值
悬空寺作为世界建筑奇迹,具有极高的旅游价值。以下是其旅游价值的具体体现:
1. 历史文化价值:悬空寺的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研究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重要资料。
2. 自然景观价值:悬空寺所处的恒山景色优美,山峦起伏,碧水潺潺,是游客休闲度假的好去处。
3. 宗教文化价值:悬空寺是佛教圣地,吸引了众多信众前来朝拜。
六、悬空寺的旅游攻略
以下是前往悬空寺的旅游攻略:
1. 交通:前往悬空寺,可以选择自驾、火车或长途汽车。从大同市区出发,大约需要1小时车程。
2. 门票:悬空寺门票价格为100元/人。
3. 游览时间:建议游览时间为2-3小时。
4. 注意事项:由于悬空寺位于悬崖峭壁之上,游客在游览过程中要注意安全,不要触摸石壁,以免发生意外。
七、悬空寺的未来发展
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悬空寺的未来发展前景十分广阔。以下是其未来发展的几个方向:
1. 保护与修复:加大对悬空寺的保护力度,对寺庙进行必要的修复和加固。
2. 旅游开发:进一步开发悬空寺的旅游资源,提高其知名度和美誉度。
3. 文化交流: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交流,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悬空寺。
八、总结
悬空寺,这座空中古寺,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迷人的自然风光,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观光。在这里,我们既能领略到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魅力,又能感受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让我们共同期待,悬空寺在未来的日子里,绽放更加耀眼的光芒!
表格:悬空寺主要建筑及功能
序号 | 建筑名称 | 功能 |
---|---|---|
1 | 大雄宝殿 | 供奉佛像,举行佛教仪式 |
2 | 弥勒殿 | 供奉弥勒佛像,祈求平安 |
3 | 文殊殿 | 供奉文殊菩萨,祈求智慧 |
4 | 普贤殿 | 供奉普贤菩萨,祈求福报 |
5 | 地藏殿 | 供奉地藏王菩萨,祈求解脱 |
以上就是对悬空寺的简要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你有机会,一定要亲自去感受一下这座空中古寺的魅力!
写悬空寺的作文100字怎么写
山西有非常多的名胜古迹,但我觉得最奇特的还是那古朴的悬空寺。
悬空寺位于恒山脚下,在浑源县城城南五公里处的金龙峡内西岩峭壁上。这座寺庙建于1500多年前的北魏王朝后期,是国内仅存的佛、道、儒三教合一的独特寺庙。
进入管理区,从谷底远望,悬空寺就像一座精美绝伦的浮雕,镶嵌在万仞峭壁间。层层叠叠的楼阁,只有十几根颤颤悠悠的细长木柱在下面支撑,而寺院上方大片的赭黄色岩石,微微向前倾斜,仿佛就要塌下似的,让人无不胆战心惊。真佩服当年建造寺庙的设计师们,在这样的深山峡谷上修建了一座独特的寺庙来。
悬空寺的建筑十分奇妙,它是采用凿洞插木的方法构筑而成,整个建筑不用一根钉子,背倚陡峭的绝壁,下临深谷,楼阁间以栈道相连。走在寺庙的栈道上,就像在云上飘一样,随时都有可能掉下来。因此,我屏住呼吸,小心翼翼地踩在木板上,生怕自己脚重,木板就塌下去了。可是,尽管脚下“吱吱”作响,紧贴岩石峭壁的楼台却岿然不动。听导游说,悬空寺之所以能够悬空,那些撑在坚硬岩石里的梁木都要经过精心计算,有的木柱起承重作用,有的是用来平衡楼阁的高低。这些木料都是用桐油浸过,不怕虫蛀,也有防腐的作用。因为寺庙紧贴着山地理位置好,两旁又有突出的石壁遮挡,即便有大风也不会对寺庙构成威胁。
参观悬空寺,让我由衷地佩服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高超的建筑技艺,寺庙历经了1500多年的风雨,它依然保存完好,这不能不说是中华文明的奇迹。
古建筑“瑰宝”——悬空寺简介
山西恒山悬空寺简介
悬空寺,又名玄空寺,位于山西浑源县,距大同市65公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悬空寺始建于1500多年前的北魏王朝后期,历代都对悬空寺做过修缮,北魏王朝将道家的道坛从平城,今大同南移到此,古代工匠根据道家“不闻鸡鸣犬吠之声”的要求建设了悬空寺。悬空寺距地面高约50米,悬空寺发展了我国的建筑传统和建筑风格,其建筑特色可以概括为“奇、悬、巧”三个字。悬空寺是国内现存的唯一的佛、道、儒三教合一的独特寺庙。它修建在悬崖峭壁间,始建于北魏后期,迄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悬空寺面对恒山、背倚翠屏、上载危岩、下临深谷、楼阁悬空、结构巧奇。悬空寺共有殿阁四十间,利用力学原理半插飞梁为基,巧借岩石暗托梁柱上下一体,廊栏左右相连,曲折出奇,虚实相生。寺内有铜、铁、石、泥佛像八十多尊,寺下岩石上“壮观”二字,是唐代诗仙李白的墨宝。悬空寺,位于恒山金龙峡的半崖峭壁间,始建于北魏太和十五年(公元491年),迄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是国内现存唯一的佛、道、儒“三教合一”的独特寺庙。整座寺院上载危崖,下临深谷,楼阁悬空,结构巧奇。共有店阁四十间,利用力学原理半插飞梁为基,巧借岩石暗托,梁柱上下一体,廊栏左右相连,曲折迂回,虚实相生。古人云:“蜃楼疑海上,鸟道没云中。”唐代诗仙李白醉书“壮观”二字。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叹其为“天下居观”。中国有六座悬空寺,北方有四座,南方有两座。北方的四座分别是山西恒山悬空寺、河北苍岩山悬空寺、河南淇县朝阳悬空寺、青海西宁悬空寺;南方的两座分别是、云南西山悬空寺、浙江建德大慈岩悬空寺。
[编辑本段]基本信息
(1)山西恒山悬空寺:浑源县城5公里处,建于北魏晚期。(2)河北苍岩山悬空寺:位于井径县苍岩山下,又名桥楼殿。(3)云南西山悬空寺:位于昆明市西南郊15公里处西山罗汉崖上,建于元代。(4)青海西宁悬空寺:位于西宁市北边的北山之间,始建立于北魏(5)河南淇县朝阳悬空寺:位于淇县城西5公里朝阳山半山腰处(6)浙江建德大慈岩悬空寺:位于建德市南面24公里处河北苍岩山悬空寺
苍岩山桥楼殿是我国三大悬空寺之一。据考证石桥为隋代建筑,略早于赵州安济桥。桥上的楼殿为唐代建筑。它坐西向东,长15米,宽8米。从力学角度看,此殿重量及游客满载时,总重量约在35吨左右,按此推算,桥的拱记应在3.5到4米之间,而该桥却拱高2.8米。其横跨在两山峭壁之间,为敞肩拱式,翼角高翘,流苏彩绘,高架于云天雾海之上,有高不可攀之威、腾空欲飞之势。建于桥上的桥楼殿内有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药师琉璃光王佛三尊佛像,正中背面塑观音像,殿内两侧十八罗汉像。巍峨独特的桥楼殿堂,于重山叠翠、峡谷一线处,形成“桥殿飞虹”的天下奇观,为苍岩山“三绝”之一。最令人惊异莫名的是,在桥楼殿上方100米的弯路上,过往行人皮肤有变黄变绿的现象,光学专家、气功大师、佛教人士说法不一,此为苍岩山“一奇”。相传苍岩山是隋炀帝长女南阳公主出家修行的地方,山上建有公主真容堂,俗称公主庙。苍岩山是电影《卧虎藏龙》及《木乃伊3》的外景拍摄地。云南西山悬空寺
三清阁,位于太华山南面的罗汉山。由北向南眺望,山形外廓酷似大肚弥勒,故名罗汉山。罗汉山悬崖峭壁,与南面挂榜山千仞削壁相连,山麓下即浩渺滇池。三清阁九层云南西山悬空寺十一阁道观建筑群,层叠嵌缀于悬崖绝壁之上,成“悬空寺”险境。元代,统治云南的梁王由罗汉山麓筑“千步崖”石磴上山,开辟罗汉山南崖之避暑宫。过去一度认为今之三清阁即元梁王避暑宫,实际梁王避暑宫在三清阁、龙门下层更南,临挂榜山边缘。1999年9月,我根据徐霞客《游太华山记》等历史资料记载,在西山办公室的协助下,拨开齐人深的杂草,寻找到罗汉山南庵诸殿及梁王避暑宫遗址。胡本《南诏野史》载,元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四月,梁王贴木儿不花生日,群臣称贺,宴于昆明池上梁王避暑宫。有《梁王生辰宴昆明池上献诗》:贤君添算宴嘉宾,幄殿先施巨海滨。万里晴天开锦绣,一川芳草踏麒麟。笙歌暖送金杯酒,铠仗宽围玉佩人。醉饱百官咸稽首,愿王高寿过千春。梁王贴木儿至正二十七年生辰宴时,避暑宫即已“幄殿先施巨海滨”,由此可见,梁王避暑宫兴建的年代,不晚于贴木儿不花为梁王时期。就在庆生辰宴这年,贴木儿不花薨,宗室把匝剌瓦尔密继为梁王,改元“宣光”,称制,封拜官属,恢复科举。巴匝剌瓦尔密系云南末代梁王。明洪武年间,日本谪滇诗僧机先有《梁王阁》诗:碧鸡飞去已千秋,闻说梁王昔此游。洞口桃花迎凤辇,崖前官柳系龙舟。青山有恨人何在,白日无情水自流。岂识当时歌舞地,寒烟漠漠锁荒邱。明嘉靖年间,杨慎之《滇海曲》亦描绘梁王阁:梁王阁榭水中央,乌鸦双星带五潢。跨海虹桥三十里,广寒宫殿夜飘香。明、清时期,史志、游记、诗词均有关于梁王避暑宫的记载。明末徐霞客《游太华山记》考察记录较为详尽:“返下朝天桥,谒罗汉正殿,殿后崖高百仞。崖南转折间,泉一方渟崖麓,乃朝天桥迸缝而下者,曰勺冷泉。南逾泉,即东南折,其上崖更崇列,中止潆坪一缕若腰带,下悉僓阪崩崖,直插海底。坪间梵宇仙宫,雷神庙、三佛殿、寿福殿、关帝殿、张仙祠、真武宫,次第连缀。真武宫之上,崖愈杰竦,昔梁王避暑于此,又名避暑台,为南庵尽处,上即穴石小楼也。更南则庵尽而崖不尽,穹壁覆云,重崖拓而更合……”罗汉寺遗址,在今三清阁门前悬崖之下。明·施昱《重修罗汉山妙定寺碑记》记载,罗汉寺原名“妙定寺”。又称“海涯寺”,建成于明弘治九年(1496年),“峭壁半空悬石如罗汉状,是以滇人名曰罗汉寺。”至明正德、嘉靖年间(1506年~1566年),形成三清阁南北庵建筑群。明嘉靖年间,罗汉寺南庵崖壁,“刻汉王子渊(王褒)移金马碧鸡文,隶法雅有汉体,盖杨太史(杨慎)移镌者。”至杨慎刻王褒《移金马碧鸡颂》之时,已形成三清阁南北庵佛道胜境。三清阁南庵诸胜,清道光年间戴絅孙《昆明县志》尚有记载。至民国年间袁嘉谷撰《游西山记》时,皆已倾圮:“品茗三清阁,阁,山之名胜也。吴梅村诗‘碧鸡台榭乱云中,旧是梁王避暑宫’,宫即阁也。明时为北庵诸迹之一。北庵对南庵而言,南庵今悉圮。”三清阁有一副佚名写景之名联:半壁起危楼,岭如屏,海如镜,舟如叶,城郭村落如画,况四时风月,朝暮晴阴,试问古今游人,谁领略万千气象;九秋临绝顶,洞有云,崖有泉,松有涛,花鸟林壑有情,忆八载星霜,关河奔走,难得栖迟故里,来啸傲金碧湖山。西山开发历史遗迹,应该恢复梁王避暑宫诸胜迹,形成罗汉山南北庵上下两层壁危楼建筑群圣境。青海西宁悬空寺
始建于北魏,现在已经是我国第二大悬空寺,也叫土楼观,这里是丝绸之路南线必经之路,所以在这里流下了许多有名和尚的脚印,几千年的风雨将这的巨大佛像洗刷为了一道靓丽的风景。史称北禅寺,位于西宁市北山,依山傍水,发育完好的丹霞地貌向里凹进,形成大小不等的洞穴,素有“九窟十八洞”之称,红崖间殿宇高悬,栈道回廊,将殿宇楼阁与洞穴相连,使殿中有洞,洞内套洞,洞中塑有佛道诸神像,被称为中国第二座悬空寺。现有的洞窟中还保留着部分从隋唐至永庆年间的壁画,艺术价值很高,曾有“西平莫高窟”之称。东侧倚山矗立着一座高达30米的巨大佛像“露天金刚”佛家称“内佛”,道家称“西王母现影”,雄浑粗犷;山顶有一座宁寿塔,每当,烟雨蒙蒙,山隐雾中,远望雾中殿宇。楼塔时隐时现,“北山烟云”因此得名。在历史上北山寺有过很多的名称。明代以前山上有“神祠”,故有“土楼神祠”之称。到了明代因明成祖赐名为“永兴寺”才有了寺的名称,距今已有580十年的历史。因楼层迭起,层次分明,好像一座土楼,故有“土楼山”之称。北魏旅行家郦道元跆跋涉到西宁,登临土楼山,他的《水经注》中写道�“湟水东流,经土楼南,上有土楼,北依山原。峰高三百余尺,有若削成。”土楼有道教庵观,故有“土楼观”之称。北山像一只奋翼欲飞的雏凤,而土楼山又似一只雏凤的翅翼,从此又多添了一个雅号叫“凤翼山”。虽然名称很多,但北山寺是人们最习惯的叫法。其山中寺观是西宁地区的一大名胜古迹。由于它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以及独具一格的风貌,成了人们游览的场所。在北魏时期《水经注》记载了北山寺,北魏时青海形势图中也标明北山寺的位置在西平亭�今西宁城。可见北山寺知名度是相当高的。北禅寺是依特殊丹霞地貌造型而建造的。这里几乎水平状的紫红色砂岩、砾岩,其间还夹有石膏和芒硝层,岩性软硬相间,长期地质时期流水、风化等营力作用下,以赤壁、洞穴、险峰为主要特征的丹霞地貌得到典型发育。软岩层向里凹进,形成大小不等的洞穴,当地人称“九窟十八洞”,洞内塑有玉皇、观世音、文殊、普贤、关云长等神佛像。洞壁上所绘的神像图案、花卉山水月具有汉、藏佛教绘画艺术风格,曾有“西平莫高窟”的美称。硬岩层向外凸起,犹如屋檐,庙宇殿堂建在其上,殿宇高悬,栈道回廊将殿宇楼阁与洞穴群相连,使殿中有洞,洞内套洞,洞中藏佛,栈道回曲廊紧靠悬崖,甚至悬空架设,可称得上一座名副其实的悬空寺了。魏明帝五年,佛教盛行于鄯州(今西宁)有信徒作龛于土楼山断岩之间、藻井绘画、雕墙故壁、建筑寺阁栈道,信徒登山朝拜,盛行一时。距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道教进入土楼山是清代末年的事。魏明帝五年前后,后凉吕光占据武威、河西走廊,丝绸北路不通,一些僧人由兰州到乐都、西宁�经北川、达坂山到张掖,前往印度,从此佛教盛行于河湟地区。“宁寿塔”坐落在土楼山的山顶,山顶原有牌坊、三官殿、雷殿等,该塔为六面形五层翘角塔,塔中实心,青砖砌成。是明洪武十九年由驻西宁长兴侯耿炳文所建修。“灵官殿”位于山脚下,修建于明洪武年间,因战火毁烧,重修于1915年。原有山门,东西两边有厢房,房中间有横匾上书“灵官殿”三个大字,清宣统二年西宁各界捐资将灵官殿整修一新。韩能静有两个名徒是圣聪、圣明。葬于土楼山根西侧,当地人叫“和尚坟”。“露天金刚”位于土楼山中部,东边一尊与西边一尊相连接,两尊露天金刚高三十余米,系两个山崖突出部分,像两尊天神(也叫天王),当地群众叫闪佛,其意是从山中闪出来的。西面的一尊,已被风化,坍塌不辨面目;东面的一尊,仍然完好。本来是山崖被山水冲刷风雨剥蚀,形成奇特的山崖。后来在魏晋南朝时期,人工雕琢成大佛像,人们称为“露天金刚”。“北山烟雨”,称为西宁八景之一。其由来指北山寺在雨雾中的景色,在朝晖夕照之时,远望山姿塔影、颇为壮观,特别是雨中,薄雾层云,缭绕山腰,恍如一幅丹青水墨画,有时全山隐于云雾中,忽隐忽现,更添一番诗情画意。“九窟十八洞”镶嵌在陡峭的半山腰,依山贴壁,十分壮观,最引人注目的是古洞,其洞构造各异,有的洞无套洞,有的洞有套洞。洞中有神像有佛像,也有道家尊神,千奇百态,洞与洞之间有栈道接连。如今北山寺山下已修渠引水,植树造林,成为新兴的旅游胜[编辑本段]河南淇县朝阳悬空寺
位于淇县城西5公里朝阳山半山腰处,寺依山建造,绝壁而生,飞檐凌空,遥望如空中楼阁,故名悬空寺。该寺北靠朝阳山,青松翠柏及奇花异草在太阳光照射下,如彩凤当阳,翠盘捧日,故称朝阳悬空寺。据明、清《淇县志》记载,朝阳山原为殷故宫,是殷纣王冬季设行宫采暖的地方。东魏武定七年在此创建寺院,建筑金碧辉煌,气势雄伟,十分壮观。朝阳山后有著名的清凉庵。这里绿树成荫,清静凉爽,是殷纣王当年消夏避暑的地方。穿过庵西凌空飞架的石拱桥,经2l个台阶,穿越一自然溶洞,便到了清凉庵。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主持僧海阔所立《碾子沟清凉庵恩准执照碑记》中言及此俺修建曾得到皇帝恩准。庵后崖壁上有一清澈见底的山泉,久旱不竭,甘冽爽口,清泉飞瀑,山谷回应,宛如龙吟虎啸,山涧乱石下,涓涓细流叮咚作响,美妙动听石拱桥西,崖壁平绕山头6个石窟,窟内有雕像及摩崖题记。朝阳寺、清凉庵附近有许多景点供人游览,如千佛洞、九龙柏、泪石、饮马泉、长眠道人墓、花台、圣儒峰、王莽洞、莲花壁、天下第一门——尖山门,天书崖等以及历史、艺术、书法价值极高的摩崖石刻等等。这里峰峰形奇,景景多姿,水声潺潺,空气清新,是人们寻幽探秘,旅游观光,消夏避暑的好去处。
[编辑本段]浙江建德大慈岩悬空寺
大慈岩坐落在建德市南面24公里,是一个佛教文化和秀山丽水结合完美的旅游胜地、素有“浙西小九华”之誉。以江南悬空寺、长谷溪流、全国第一天然立佛而闻名遐迩。据县志载,元大德年间,临安人莫子渊循梦意弃家来此、琢石为佛,号曰大慈。山以佛名,大慈岩一名由此而来。悬崖高位洞穴建筑是大慈岩的一大特色。在大慈岩,寺庙、栈道、香廊、索道都处处体现出一个“悬”字。主殿寺庙地藏王大殿一半嵌入岩腹,一半凌驾悬空,颇为奇险壮观,它与山西恒山悬空寺有异曲同工之妙,故称之为“江南悬空寺”。观佛亭过了清音阁就是观佛亭,是观赏全国最大的天然大佛的最佳位置。从侧面看整个大慈岩主峰就是一尊地藏王菩萨的立像。它身高147米,其中头部高41.3米,宽60米、由奇石、怪洞、草木和谐地组合成大佛的五官,惟妙惟肖,形象十分逼真。经旅游专家鉴定,己被命名为“中国最大天然立佛”。而大慈岩也因“山是一座佛,佛是一座山”的稀有景观而名扬四海,载入《中国之最》。玉华湖紧挨着观佛寺。秀丽山水、长谷溪流是大慈岩的又一特色。大慈岩山高坡陡,玉华湖水从谷口中流出,曲曲折折直至山脚,形成一条800多米长的山水相映的秀丽景观。地藏大殿是景区最古老的建筑和精华。它坐落于天然大佛颈部的洞穴之中。大殿外悬有一口明朝中期铸造的铜钟,左侧有一线天。天栈云渡沿断崖因势布局,为一石栏相续延伸的长廊、凭栏俯视、有“足底悬崖恐欲崩”之感。沿右侧小栈道攀登而上为“洞天一览”,这里视野十分开阔,景致优美。交通杭州汽车南站往兰溪、金华方向的长途汽车到大慈岩路口下车,车程3.5小时,车资25元。兰溪市客运中心、新安江长途车站(建德市府前路20号)乘车30分钟到景区。景区开通每日两班散客旅游直通车,售票及乘车点在建德市新安东路7号(市政府旁),发车时间为8:00和13:00。自驾车杭州出发走杭新景高速新安江出口下,沿320国道到寿昌镇向南,拐入330国道走大约15分钟的路程。
汾阳田屯旅游景点介绍词 汾阳旅游文化简介
汾阳田屯还有玩的吗
汾阳田屯没得玩了,现在都是疫情时期,很多人都不出门了,而且好多人都在发高烧,所以说汾阳田屯那里也不例外,现在都很少有人来往了,都没人玩了,而且那边也封锁了,因为疫情汾阳田屯现在没得玩了。
去山西省孝义市旅游,有哪些好玩的景区景点推荐呢?
去山西省孝义市旅游我认为比较好玩的景区景点推荐有:
首先,介绍一下:孝义市,山西省辖县级市,由吕梁市代管,位于山西省腹地偏西,吕梁山脉中段东麓,太原盆地西南隅,北与汾阳市毗邻,西北与中阳县相依,西与交口县接壤,南与灵石县相连,东南与介休市隔汾河相望。孝义金龙山风景区看介绍还是4A景区,新修的殿堂庙宇真吸引不了眼球,空空荡荡的让游客发怵。唯一修建年代不详,清光绪二十三年重修的金龙殿又让现在的重修者重修的面目全非,更可憎的是在老殿的墙上竟刷上很醒目的现代标语。
绵山,是山西省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中国历史文化名山,中国清明节(寒食节)发源地,中国寒食清明文化研究中心,中国寒食清明文化博物馆。张壁古堡。张壁古堡位于山西省介休市龙凤镇张壁村,张壁村又称作“张壁古堡”,位于介休盆地东南三面沟壑,一面平川的险峻地段,海拔1040米,古堡充分利用依山退避,难攻易守的地理优势,在地下建有长达3000米,上下三层攻防兼备的古地道,在地上筑垒构城屯甲藏兵。
孝义皮影戏:孝义皮影造型粗犷,简练夸张,线条遒劲有力,极富韵味;剧目丰富,题材广泛,极具学术价值。孝义是文化之乡,历史底蕴深厚;孝义碗碗腔、孝义皮影、孝义秧歌、孝义剪纸驰名中外,但是近些年这方面的人才显得青黄不接,不是政府不重视,实在是现在的年轻人重金钱轻才艺,枯燥的艺术缺乏年轻人的关注。
孝义市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分别是中阳楼、三皇庙、慈胜寺、天齐庙,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分别是临黄塔、寂照寺、小垣西庙。
山西有哪些美食极其名胜古迹,山西大院的结构布局和功能
山西之名,因居太行山之西而得名。春秋时期,大部分地区为晋国所有,所以简称“晋”;战国初期,韩、赵、魏三家分晋,因而又称“三晋”。全省总面积15.6万平方公里,总人口近3400万人,省会为太原,省内辖11个地级市,119个县、市、区。
世界文化遗产
平遥古城、云冈石窟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大同(第一批)、平遥(第二批)、祁县、新绛、代县(第三批)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山西省灵石县静升镇(第一批)、山西省临县碛口镇(第二批)、山西省襄汾县汾城镇(第三批)、山西省平定县娘子关镇(第三批)
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山西省临县碛口镇西湾村(第一批)、山西省阳城县北留镇皇城村(第二批)、山西省介休市龙凤镇张壁村(第二批)、山西省沁水县土沃乡西文兴村(第二批)、山西省平遥县岳壁乡梁村(第三批)、山西省高平市原村乡良户村(第三批)、山西省阳城县北留镇郭峪村(第三批)、山西省阳泉市郊区义井镇小河村(第三批)
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五台山、恒山、黄河壶口瀑布、北武当山、五老峰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历山、交城庞泉沟、宁武芦芽山、阳城莽河、五鹿山
国家地质公园
黄河壶口瀑布、宁武万年冰洞、五台山、壶关太行山大峡谷
第一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名单
山西省图书馆、山西博物院
土特产
山西的土特产品种类繁多。稷山的大板枣,杏花村汾酒是我国古老的历史名酒,色如水晶美玉,清香纯正,味美无穷,畅销国内外;山西老陈醋甜绵酸香,不仅调味上佳,还可消食、美容、杀菌;沁州黄小米形如珍珠,是皇家贡品;平遥牛肉色、香、味俱全;清徐葡萄,汾阳核桃,柳林木枣。太原头脑等土产名吃也是风味各异、回味无穷。此外还有六味斋酱肉、双合成糕点、推光漆器、晋祠大米,隰县金梨等。
特色菜
定襄蒸肉五寨猪黑肉炖粉羊杂烩猪血灌肠左云羊肉饺子(杨千堡)右玉羊杂
特产
保德油枣玻璃圪嘣澄泥砚大同黄花大同艺术瓷代县剪纸代县推光漆器段亩砚繁峙黄芪仿古铁器汾酒
广灵小米河曲红果恒山黄芪黄河鲤鱼降龙木拐杖晋祠大米晋中剪纸琉璃制品面塑木碗平遥推光漆器
清徐葡萄山西老陈醋舒筋散台党参台蘑台砚同川梨铜火锅推光漆器羊毛地毯原平梨云冈绢人竹叶青山西苹果醋米醋山楂山西省地处华北西部的黄土高原东翼。地理坐标为北纬34°34’~40°43’、东经110°14’~114°33’。东西宽约290公里,南北长约550公里,全省总面积15.63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6%。境界轮廓略呈东北斜向西南的平行四边形。东有巍巍太行山作天然屏障,与河北省为邻;西、南以滔滔黄河为堑,与陕西省、河南省相望;北依绵绵内长城,与内蒙古自治区毗连。
双塔寺、中华傅山园、晋祠园林山西地形较为复杂,境内有山地、丘陵、高原、盆地、台地等多种地貌类型。山区、丘陵占总面积的三分之二以上,大部分在海拔1000米至2000米之间。最高点为五台山的北台叶斗峰,海拔3058米,最低点在垣曲县境内西阳河入黄河处,海拔仅180米。
山西表里山河,丘陵起伏,沟壑纵横,大部分为山区和丘陵。东界太行山,西有吕梁山,北亘北岳恒山、五台山,南耸中条山,中立太岳山。五台山主峰叶斗峰海拔3058米,为华北最高峰。中部由北而南分布有大同、忻州、太原、临汾、长治和运城等盆地。主要河流有汾河、海河两大水系。境内有大小河流1000多条,其中流域面积大于100平方公里、河长在150公里以上的有240条,大于4000平方公里、河长在150公里以上的有汾河、沁河、涑水河、三川河、昕水河、桑干河、滹沱河、漳河等。汾河最长,全长659公里。被称为中华民族文化摇篮的黄河,北自偏关县老牛湾入境,飞流直下,一泻千里,抵芮城县风陵渡而东折,南至垣曲县碾盘沟出境,途经19县560个村庄,流程965公里。黄河流经晋陕峡谷,在吉县壶口一带河床突然下跌15至20米,流水直泻,形成壮观的壶口瀑布。山西地形复杂,地处中纬度地区,属暖温带、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寒夏暖,四季分明,南北差异和垂直差异较大。
山西地形多样,高差悬殊,因而既有纬度地带性气候,又有明显的垂直变化。山西地处中纬度,距海不远,但因山脉阻隔,夏季风影响不大,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3°~14°C,昼夜温差大,南北温差也大。西部黄河谷地、太原盆地和晋东南的大部分地区,平均温度在8°~10°C之间。临汾、运城盆地年均温度达12°~14°C。冬季气温全省均在0°C以下,夏季全省普遍高温,7月份气温介于21°~26°C之间。山西无霜期南长北短,平川长山地短。大同盆地为110~140天,五台山仅85天,忻州盆地以北和东部山区135~155天,临汾、运城盆地则长达200~220天。全省年降水量在400~650毫米,但季节分布不均匀,夏季6月~8月降水高度集中且多暴雨,降水量约占全年的60%以上。全省降水受地形影响很大,山区较多,盆地较少。山西有三个多雨区,一是晋东南太行山区和中条山区,二是五台山区,三是吕梁山区。山西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拥有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迄今为止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达三千年之久,素有“中国古代文化博物馆”之美称,还被誉为“华夏文明的摇篮”。“女娲补天”的传说就发生在山西。华夏民族的始祖黄帝和炎帝都曾在山西活动。我国上古时代的三个帝王尧、舜、禹均在山西南部建都,为“尧都平阳(今临汾市)”、“舜都蒲坂(今永济市)”、“禹都安邑(今夏县)”。春秋时期,晋文公重耳是春秋五霸之一。北魏时,大同(当时称平城)曾作为北魏的都城名重一时。隋朝末年,李渊父子起兵晋阳(今太原市),继而夺取长安,建立唐朝,后把太原定为大唐帝国的北都。元末明初,中原连年战乱,灾荒频繁,而山西尤其是晋南一带,经济繁荣,人口稠密,成为明初向外移民的主要地区。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内,山西曾向外移民十几次。洪洞县大槐树是当时一个主要移民站。全国不少地方流传的“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即由此而来。明清时期,晋商和山西票号的崛起,著称中外。
西河度文化和丁村文化遗址表明,早在旧石器时代就已有了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传说中的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炎帝都曾把山西作为活动的主要地区。中国史前三大伟人尧、舜、禹,都曾在山西境内建都立业。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政权夏朝也建立在山西南部。商代,山西是商的主要统治区。周代,晋国由山西境内崛兴,晋文公曾为春秋五霸之一。秦、汉、魏、晋时期,山西无论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南北朝时期,山西是北朝统治的中心地带,而且北魏曾以平城(今大同)为都,之后的东魏、北齐也曾以晋阳(今太原)为“别都”、“陪都”,这对促进山西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唐太宗李世民起兵太原,建立了大唐王朝,由此,山西被唐太宗认为是“龙兴”之地,一直把山西作为唐帝国的腹脏地区,封太原为唐王朝的“北都”、“北京”。有唐一代,山西一直以其特殊的地位和发达的经济、文化称著于世。到五代十国,山西仍然对中国北方的政治、军事形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宋辽时期,山西进一步繁荣,是中国北方经济、文化的主要发达地区。元代,全国共11个行省,山西与山东、河北,并称为元朝“腹地”,大同、平阳(今临汾)、太原三城则成为黄河流域的著名都会。当时山西商业的发达、经济的繁荣、文化的昌明,曾受到当时来中国旅行的意大利伟大旅行家马可_6_1波罗的盛赞。明代,山西的商业迅猛发展,曾领全国之先。
黄河流经山西,孕育了无数英雄豪杰、仁人志士。在中国的各个历史时期,山西曾涌现出许多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文学家、历史学家。最著名的有春秋时期的霸主之一晋文公重耳,有中国唯一的女皇帝、唐代杰出的政治家武则天,有中国的“武圣”、三国时期名将关羽,有唐朝名相狄仁杰、裴度,有抗击匈奴而名垂青史的汉朝名将卫青、霍去病,有创立“制图六体”的西晋地图学家裴秀,有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有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王勃、王之涣、王维、王昌龄,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政治改革家柳宗元,有金朝文学家、诗人元好问,有元曲四大家中的三位著名戏曲家关汉卿、白朴、郑光祖,有明末清初的思想家、文学家、医学家、书画家傅山,清末维新派扬泽秀以及戊戌六君子谭嗣同、刘光弟等。可以说,山西是人杰地灵,代不乏人。而其中晋商的足迹更是踏遍华夏、享誉全球。襄汾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古老的文化,境内有驰名中外的“丁村人”遗址,还有陶寺夏代遗址春秋晋城遗址。另外尚有汉末黄巾军郭太部屯兵的白坡垒;以及史威村金代建筑的“普净寺”,丁村明、清居民建筑等宝贵文物。
山西是厚重的黄河文化的主要代表之一。古人类文化遗址、帝都古城、宝刹禅院、石窟碑碣、雕塑壁画、古塔古墓、佛道圣地、险堡关隘以及革命文物、史迹等,从北到南、珠串全省,构成了山西古今兼备,丰富多彩的人文景观。目前,全国保存完好的宋、金以前的地面古建筑物70%以上在全省境内,具有珍贵价值的国家级重点保护文物就有119多处。著名的旅游景点有:大同旅游区的云冈石窟、悬空寺、应县木塔以及中国五岳之一的北岳恒山;忻州旅游区的五台山、芦芽山、代县杨家将故地;太原旅游区的晋祠、晋中的平遥古城、昔日晋商的豪宅大院;临汾旅游区的尧庙、洪洞县的大槐树、广胜寺、吉县黄河壶口瀑布;运城旅游区的解州关帝庙、芮城永乐宫壁画、夏县司马光墓、永济黄河铁牛、永济普救寺和莺莺塔,等等。其中平遥古城和云冈石窟已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山西省旅游资源丰富,历史古迹、风景名胜较多。较著名的有云冈石窟、五台山寺群、晋祠、应县木塔、永乐宫、悬空寺、壶口瀑布、解州关帝庙、洪洞大槐树等。晋祠大米:产于太原晋祠镇一带,这种大米,颗粒长,个头大,外形晶莹饱满,呈半透明状,米色微褐,做出饭来颗粒分明,香气扑鼻。吃到嘴里,味香甜,有韧性、粘性,有咬头。晋祠大米所以质地优良,是由于水上关系。生产这种大米的稻田,用晋祠难老泉水浇地,这种水,水温低,含有明矾等矿物质,加之晋祠附近村庄土地肥沃,土壤呈黑色,有利于水稻生长。
清徐葡萄:产于太原清徐县境内。这里是国内著名的葡萄产区之一,素有“葡萄之乡”的美称。清徐葡萄已有一千余年的栽培历史,葡萄产地主要分布在县城西北一带的山定。这里生产的葡萄品质优良、味美香甜、色泽鲜艳、含糖量高。唐朝诗人刘禹锡来并州曾写有葡萄歌,赞美清徐葡萄。葡萄产地的土质、阳光、气候、水源都适宜葡萄的生长。经过多年的积累,已形成一套完整的栽培管理技术,养植经验。清徐葡萄现有五十多个品种,最著名的优质品种为白瓶儿、黑鸡心、紫龙眼三种,其中白瓶儿葡萄为最好,颗粒大,每位约七、八分,直径达三、四分。
老陈醋:山西醋很有名,老陈醋是山西醋中的珍品。
据传,周代时,在山西就开始了醋的生产,而老陈醋,在春秋战国时代,古晋阳就有一些作坊开始酿造。第一个正式推出“山西老陈醋”名牌的,是制作人王来福。清朝顺治年间王来福来到清源(今清徐县),利用当地原料充足、水质优良的条件开办醋坊,改陈年白醋为熏醋。实际上,老陈醋的酿造要比王来福早得多。
山西醋品种繁多,老陈醋为其代表性的名产。其它还有陈醋、普醋、双醋、特醋、名特醋、味醇等许多品种。如从生产醋的原料区分,则有高梁醋、玉米醋、小米醋、柿子醋、果醋、酒糟醋、粉渣醋、红薯醋等多种。老陈醋,具有一般醋的酸醇、味烈、味长等特点,同时,还具有香、绵、不沉淀的特点。另外,老陈醋储存时间越长越香酸可口,耐人品味。而且,过夏不霉、过冬不冻,颜色深橙,为山西醋中独具一格、质地优良的佳品。
太原玉雕:太原玉雕历史悠久,雕刻工艺精致、细腻,所用原料石质精美,产品品种多样,它既是太原古老文化的象征,又是太原人民智慧的结晶。太原玉石资源丰富。近处,娄烦县产玉石,晋中地区盂县产绿软玉、刚玉;远处,晋南夏县产碧玉,临汾、乡宁产玛瑙,这是太原玉雕能够从古至今沿袭发展的重要原因。太原玉雕,就是根据天然玉石资源因料取材,因材施艺,在玉雕大师们的精工刀刻下形成了色、形、态俱佳的工艺美术产品。位于太原的山西工艺美术厂的玉雕,近年来有了新的发展,在表现名胜古迹、花卉、人物等方面既继承了太原玉雕的传统手法,又在这一基础上大胆创新,精心雕刻了许多具有较高艺术水平的玉雕新产品。
太原仿古铁器:太原仿古铁器是太原古代冶金技术的继承和发展。太原晋祠宋铸铁人名闻中外,就是太原古代冶金技术高超的最好历史见证。近年来,太原北城区金属工艺厂以优质生铁作原料,陆续生产仿石铁器。他们的产品品种繁多,用工精细,产品形象酷似原物,如“马超龙雀”、“明九龙鼎”、“云冈佛头”、“晋祠铁人”等,形象逼真,神态自如,与原物陈列一处,凡可乱真。
琉璃制品:太原盛产琉璃制品。早在盛唐,已经“碧瓦朱甍照城郭”。明清时,琉璃瓦已远销外省。太原马庄苏家制琉璃,据传始于盛唐,这些琉璃制品,装点了山西众多的古文物、古建筑,至今依然闪烁着光辉。婚嫁朔州人婚嫁,同其他地方一样,一般都凭媒妁之言、父母之命。尽管时代变迁,移风易俗,但大体仍沿旧习,特别是农村,重要礼仪程式,墨守成规,至今未变,大致都须经相亲、订婚、结婚、回门四个步骤。
相亲:媒人为男女提亲,介绍双方的情况,如年龄、属相、生辰、人品、长相,以及家庭经济状况和父母为人等。两家权衡条件,集众人商议后,有意结亲者,男子随媒人到女家相看。双方同意,即约时间,再邀女方到男家相看,中意者便留在男方家吃饭,默允可商婚事,相看不中意即离去。
订婚:经媒人在男女两家之间多次说合,确定彩礼和嫁妆,妇方交换儿女生辰八字,择吉日行订婚礼,男方送”食盒”和部分彩礼给女方,并设宴庆贺。次日女方设宴请男方。之后,择日领取结婚证,有的还出外旅游,成婚后,男女互赠些服装,称换夏或换冬。,
结婚:迎娶前一月行聘礼,俗称”下茶”,男方使媒人将”新娘”出聘时所穿衣物(内衣)及”水礼”(米、面、肉)送至女家,并通知娶期。之后,男女方的至亲各自请未来的新郎、新娘到家吃饭,谓之”吃喜头饭”.娶亲的前一日,亲朋皆来,俗称”待人”,有的请”鼓匠”助兴,所以又称为”安鼓”,晚上男女各自在自家吃”翻身饼”.
迎娶日,男女家一大早炸油糕吃,称”吃喜糕”.早饭后,男方奏鼓乐、抬花轿(有的用马车或骡驮轿,现在基本上用汽车)到女家迎娶。一般由男方舅舅、妗子娶亲。新郎要给新娘带去一根红裤带,名曰:”喜结良缘”;带去一个瓶子,瓶中插一棵葱,谓之”生根立后”;带五根肋骨的猪肉或羊肉一块,叫做”离娘肉”、”五方喜庆”,娶亲回来时,男方要把其中的二根肋骨带回,表示婚后夫妻和睦,名曰:”筋骨不离”.女方设茶水、糖果、糕点等招待迎娶者。新娘换上男方带来的衣服(一般为红绵衣、绵裤),向父母拜别后,由胞妹掺扶上轿(车).同行人有送新的,开箱子的,后有”贺堂”(又称圆饭)者随行,按事先择好的时辰进入男家。到男家后,新娘由搀亲者搀引,踏”红毡”进入新房,并为”贺堂”者”烧茶”,吃”进门饭”.正午新郎、新娘拜天地,礼毕即开始宴席,名曰:”坐席”.席间新郎新娘要向来宾敬酒,行礼,认大小。晚上由新郎姐夫主持闹洞房仪式,俗称”倒宝壶”,让新郎新娘说绕口令,猜谜语,说笑话取笑,后夫妻吃对面饭,深夜方毕。第二天一早,新郎新娘向亲戚朋友行礼,称:”拜人”(有的地方在拜天地后举行),并由受拜方出礼钱表示祝贺。
回门:一般在结婚典礼的次日,女家派人和车,亲邀新郎新娘回门,设宴款待新郎新娘及女方亲朋好友,席间向来宾敬酒,行礼,认大小,当晚或第二天返回。婚后第四日,女随婿省亲,称为”住对月”或”住四六”.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朔州的婚礼风俗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礼节从简。
丧葬古代朔州的丧葬礼仪程序极其繁琐,一般可分为小敛、大敛、烧纸、送灯、辞灵、出殡、复三等。
人亡后着寿衣,打破一孔窗户纸,扶户门板上,停于后杭,杀”倒头鸡”,头下烧纸、点灯、上香致祭,子女放声号哭,此为小敛。然后贴”殃状”并挂”告天纸”于街门外,讣告乡里。晚辈披麻戴孝,孝子戴重孝到人主(死者至亲)家稽首报丧。次日晚移尸入棺,俗称”入敛”,尸体蒙红布,虚掩棺盖,停柩于堂屋,置供品,点长明灯,朝夕奠。亲友、族人、乡邻前往灵前烧纸吊唁。
营口有什么好玩的地方
月亮湖旅游区、赤山、望儿山、青龙山、西炮台遗址等。
月亮湖旅游区、赤山、望儿山、青龙山、西炮台遗址等。
1、月亮湖旅游区:是国家4A级旅游区,位于营口经济技术开发区南部渤海之滨,处于城市的中心地带,西临辽东湾。是集娱乐、休闲、文化、饮食、观光、健身、度假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旅游景区。
2、赤山:位于盖州市万福镇东,罗屯乡与矿洞沟乡交界处。距盖州城40公里,距营口市75公里。占地20多平方公里,早在唐初就是辽东名山之一,清代时是辽南道教名山。
3、望儿山:位于熊岳镇东两公里处的望儿山,山峰陡立,平地拔起,高82米,海拔高106米,山顶有一藏式青砖塔,名曰望儿塔,建于明末清初,远看如一位母亲伫立山头日夜守望大海,盼望远方的儿子归来。
4、青龙山:位于盖州市陈屯镇,是著名的避暑胜地。青龙山总面积不大,但山上苍松翠柏,奇岩怪石,山花野果,鸟翔鹿鸣,恰似一个天然形成的硕大盆景,秀外而慧中。
5、西炮台遗址:位于营口市西部西市区辽河入海口东岸,距市中心3公里。其犹如守边老将屹立于渤海之滨,昼夜守卫祖国海疆。西炮台始建于清光绪八年(1882年),竣工于光绪十四年(1888年)。
田屯在哪里?
云南省大理州鹤庆县草海镇田屯村该行政村隶属鹤庆县草海镇,地处草海镇东边,距镇政府所在地6.25公里,到镇道路为土路,交通方便,距县城2公里。东邻小水美,南邻金墩乡金锁村,西邻云鹤镇,北邻太平村。辖10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715户,有乡村人口3025人,其中农业人口2911人,劳动力1560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1307人。全村国土面积1.8平方公里,海拔2190米,年平均气温 13.7℃,年降水量900毫米,适合种植水稻等农作物。全村耕地面积2821.8亩,人均耕地0.97亩,林地2450亩。2006年全村经济总收入1608.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400元。另外山西汾阳还有一个田屯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1444646479@qq.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麦穗旅行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