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阳张飞庙,位于我国重庆市云阳县,是一座具有浓厚三国文化氛围的古迹。这里不仅是游客们探寻历史的好去处,更是了解我国三国时期名将张飞的重要窗口。今天,就让我带领大家一起走进云阳张飞庙,感受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一、云阳张飞庙的历史渊源
云阳张飞庙始建于唐朝,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据传,张飞庙最初是为了纪念三国时期蜀汉名将张飞而建。张飞,字翼德,河东解县人,是刘备麾下的五虎上将之一。他勇猛善战,忠心耿耿,为蜀汉的建立和发展立下了赫赫战功。
云阳张飞庙在历史上曾多次遭到毁坏,后又多次重建。如今,我们所看到的张飞庙是清代建筑,占地面积约6000平方米,由山门、正殿、后殿、两侧配殿等组成。
二、云阳张飞庙的建筑特色
1. 山门
云阳张飞庙的山门是进入庙宇的第一道门,也是整个庙宇的象征。山门上方悬挂着一块巨大的石匾,上书“张飞庙”三个大字,字体苍劲有力,气势磅礴。
2. 正殿
正殿是云阳张飞庙的主体建筑,供奉着张飞像。正殿内装饰华丽,壁画精美,充分展现了古代工匠的精湛技艺。殿内两侧还设有石碑,记载了张飞庙的历史变迁。
3. 后殿
后殿是供奉张飞家族的场所,也是游客们参观的重点。后殿内陈列着张飞家族的世系图、画像等,使人们对张飞家族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4. 两侧配殿
两侧配殿分别供奉着关羽、赵云等蜀汉名将。这些配殿与正殿相映成趣,共同构成了云阳张飞庙的独特景观。
三、云阳张飞庙的文化内涵
1. 三国文化
云阳张飞庙是三国文化的缩影,这里不仅展示了张飞的形象,还展示了三国时期的历史风貌。游客们可以通过参观云阳张飞庙,了解三国时期的历史事件、人物形象和战争场景。
2. 民间信仰
云阳张飞庙是民间信仰的重要场所,许多游客前来求签祈福。据说,求签准确率极高,吸引了众多信徒前来。
3. 艺术价值
云阳张飞庙的建筑、壁画、雕塑等都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这些艺术品展现了古代工匠的聪明才智和精湛技艺,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
四、云阳张飞庙的旅游价值
1. 教育意义
云阳张飞庙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通过参观张飞庙,可以让青少年了解我国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
2. 旅游资源
云阳张飞庙是重庆市重要的旅游景点之一,每年吸引着大量游客前来参观。云阳张飞庙周边还有其他景点,如云阳古城、云阳长江大桥等,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旅游线路。
3. 经济效益
云阳张飞庙的旅游业为当地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每年,云阳张飞庙的门票收入、旅游纪念品销售等,为当地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云阳张飞庙是一座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古迹,它见证了我国三国时期的历史变迁,展示了古代工匠的精湛技艺。如今,云阳张飞庙已成为游客们探寻历史、了解三国文化的重要窗口。让我们走进云阳张飞庙,感受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张飞的出生地并非是云阳,却为何云阳会有张飞庙呢
墓亭塑张飞武身坐像,我们就是重《三国演义》小说认识,张飞还被民间敬为杀猪业的祖师爷,出生于杀猪屠夫。张飞不仅文物双全,还有着一手好字。
秦明是五虎将里唯一一个有过速败记录的,所以被很多武评看低,但我认为这个战例更适合用来提高史文恭的地位,而不宜过低的降低秦明水准评价《水浒传》里“可惜霹雳火,落地竟无声”这句话,其实是对梁山一百单八将中排名第七的“天猛星”霹雳火秦明的简要描述,展示了这一性如烈火好汉的悲惨命运。
值得一提的是,影视剧里做了改变,张涵予版《水浒》将其死法改为中伏被网起,网中无法动弹而被乱箭射死,也是受暗算,不过是被吊着死的,网不落地,骸不沾土,也有落地无声的意思。
张飞庙收藏自汉唐以来的碑刻书画及其它文物千余件,其中不少是具有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的瑰宝。
因三峡工程淹没,现在张飞庙系2003年7月由原址整体搬迁重建,不仅保存了原庙的一砖一瓦,更新增了文物展示面积。
张飞墓的墓门早在1966年时已挖了出来。时四川学院修人防工程在此大土堆施工。发现墓门前有镇墓兽一个,墓室已被为泥土封满。
对于阆中张飞墓安葬的是身躯,而重庆云阳县凤凰山上的张飞墓安葬的是其人头的说法,四川省社科院三国文化研究专家沈伯俊教授表示认同,他说,一直以来便有“张飞身葬阆中,头葬云阳”之说。
怎么办?如果再去东吴势必会被孙权杀死,两人成为张飞的陪葬,于是两人将张飞的首级扔在了如今重庆云阳县的江水中。万人敌召虎侔踪,自是忠忱扶汉,从惠陵西眺,得无全故宫禾黍,望帝有心托杜鹃。”
云阳张飞庙的来历
张飞庙,又名张桓侯庙,位于长江南岸飞凤山麓,离重庆市区382千米,与云阳县城隔江相望,系为纪念三国时期蜀汉名将张飞而修建,始建于蜀汉末期,后经历代修葺扩建,距今已有一千七百余年的历史。。相传勇毅刚直的张飞急于为义兄关羽报仇,被部将张达、范疆所害,其头颅被抛于江中。有渔人夜得张飞托梦,到江中打捞张飞头颅,意外捞到一罐金子,于是用此金造了张飞庙。据史载,张飞庙始建于蜀汉末年,后经宋、元、明、清历代扩建,已有1700多年历史。
庙前临江石壁上书有“江上风清”四个大字,字体雄劲秀逸。庙内塑有张飞像,珍藏有汉唐以来的大量诗文碑刻书画及其他文物数百件,多为稀世珍品。素有“三绝”(文章绝世,书法绝世,镌刻绝世)之盛誉,号称“文藻胜地”、“巴渝一胜境”。三峡大坝建成以后,此庙将会被淹没。届时将在南岸仿原庙建筑,修建一座新张飞庙。
张飞庙面江背山,依山取势,由一组匠心独运的古建筑群组成,气势宏伟壮丽。主要建筑有正殿、旁殿、结义楼、望云轩、助风阁、杜鹃亭和得月亭等7座。前5个建筑为纪念张飞庙而建,后两个建筑为纪念唐代诗人杜甫在此客居两年而建,是难得的文武合庙。
张飞庙的重点庙宇
介绍
张飞庙,又名张桓侯庙,位于长江南岸飞凤山麓,离重庆市区382千米,与云阳县城隔江相望,系为纪念三国时期蜀汉名将张飞而修建,始建于蜀汉末期,后经历代修葺扩建,距今已有一千七百余年的历史。相传勇毅刚直的张飞急于为义兄关羽报仇,被部将张达、范疆所害,其头颅被抛于江中。有渔人夜得张飞托梦,到江中打捞张飞头颅,意外捞到一罐金子,于是用此金造了张飞庙。明朝嘉靖《云阳县志》记载:“昭烈章武元年(张飞)移发阆中,军会江州。值张达之便,以其首顺流。土人云:渔人得之,置而弗去,显于噩梦,遂祠焉”。
据史载,张飞庙始建于蜀汉末年,后经宋、元、明、清历代扩建,已有1700多年历史。由于紧邻长江,张飞庙在清朝同治九年(1870年)的特大洪水中几乎彻底损毁,现存建筑是清同治到光绪年间陆续补建而成。
庙前临江石壁上书有“江上风清”四个大字,字体雄劲秀逸。庙内塑有张飞像,珍藏有汉唐以来的大量诗文碑刻书画及其他文物数百件,多为稀世珍品。素有“三绝”(文章绝世,书法绝世,镌刻绝世)之盛誉,号称“文藻胜地”、“巴渝一胜境”。三峡大坝建成以后,此庙将会被淹没。届时将在南岸仿原庙建筑,修建一座新张飞庙。
历史传说
据传张飞在阆中被部将范疆张达暗害后,二人取其首级投奔东吴,行至云阳,闻说吴蜀讲和,便将其首级抛弃江中,为一渔翁捕鱼时打捞上岸,埋葬于飞凤山麓,世人在此立庙纪念,故有张飞“头在云阳,身在阆中”之说。张飞大义大勇,为人民敬仰,历年来农历八月廿八其生辰各地群众纷纷前来举行祭祀民俗活动,颇具一定规模与影响。
建筑特色
张飞庙充分利用地形地貌,依山座岩临江,山水园林与庙祠建筑浑然一体,相互衬托。庙外黄桷梯道、石桥涧流、瀑潭藤萝、临溪茅亭、峻岩古木等景场,秀美清幽。庙内结义楼、书画廊、正殿、助风阁、望云轩、杜鹃亭、听涛亭等古建筑,布局严谨、层迭错落、独具一格,既有北方建筑雄奇的气度,又有南方建筑俊秀的质韵,更有园林点染、竹木掩映、曲径通幽。因此张飞庙素有“巴蜀胜境”的美称。
张飞庙面江背山,依山取势,由一组匠心独运的古建筑群组成,气势宏伟壮丽。主要建筑有正殿、旁殿、结义楼、望云轩、助风阁、杜鹃亭和得月亭等7座。前5个建筑为纪念张飞庙而建,后两个建筑为纪念唐代诗人杜甫在此客居两年而建,是难得的文武合庙。
张飞庙还收藏汉唐以来的石刻、木刻、字画六百余件及新石器时期以来的其它文物千余件。尤其是字画碑刻,名家圣手,流派纷呈,各领风骚,不少为国内外所罕见,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和科研价值,如汉《张表碑》、梁《天临碑》、黄庭坚书《幽兰赋》、苏轼书《前后赤壁赋》、岳飞书《前后出师表》、颜真卿书《争座位帖》等,年代从南北朝到近代,作者从黄庭坚、苏轼、颜真卿、岳飞、朱熹、董其昌、王守仁、郑板桥、刘墉、翁同龢到闲僧、乡绅,因而早有“张祠金石,甲于蜀东”的说法。所以张飞庙又有“文藻胜地”之盛誉。由于张飞庙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较高价值,1980年被定为四川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现为三峡库区内重庆市唯一全淹全迁的重点风景名胜古迹。近些年来,它更为世人瞩目,中央领导、专家学者、中外游客都慕名前来考察游览,成为长江沿线一处主要旅游热点。唐代诗人杜甫客居云阳时写下了“云安有杜鹃”的诗句,杜鹃鸟历来是重情重义的象征,云阳人民更为重情重义,远方的客人请到云阳来,张飞庙正向您张开热情的双臂。重庆云阳张飞庙门票价格:20.00元/人
当地气候
云阳处于北回归线以北的东南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四川盆地中亚热带湿润区,春早、夏热、秋凉、冬暖。初夏雨量充沛,盛夏炎热多伏旱,秋多绵雨,冬少日照。年平均气温18.4℃。1月平均气温7.2℃。7月平均气温29.1℃。年平均日照数1484.8小时。年平均降水量1100.1毫米。无霜期304天。
交通线路
到重庆市,距市区约23公里,从机场至市内,公共汽车车程不到1小时。
火车至重庆北站(重庆龙头寺火车站)下车,然后至对面的重庆长途汽车站坐云阳直达班车,经4小时,到达云阳莲花车站。
在朝天门交通广场汽车站乘坐长途汽车或在朝天门码头乘快艇5小时即抵达云阳县,然后在云阳县莲花车站可坐到盘石的车到云阳长江大桥下车。之后可步行或乘摩托车前往。
最佳旅游时间
年平均气温在18℃左右,冬季气温平均在6-8℃,夏季气温平均在27℃—38℃之间,最高极限气温可达43.8℃。
重庆终年少霜雪、多云雾、冬暖、夏热、春早、秋短,雨量充沛,夏秋之交夜雨更多,历代诗人对“巴山夜雨”多有吟咏。
前往重庆旅游的最佳时间在春、冬两季,夏季酷热,秋季多雨,都不适合旅游。
三大看点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张桓侯庙俗称张飞庙,它位于重庆市云阳县老县城长江南岸的飞凤山麓,是当地人民为了纪念三国蜀将张飞所建。相传最初建于三国,实物资料最早见于宋,元、明、清均有修葺和扩建,汇集了历代建筑之精华。三峡工程蓄水后,张飞庙所在位置淹没于水下。为保存这一重要人文景观,国家投入资金4000万元,把这一古建筑群整体搬迁到长江上游距老庙32公里处。新的张飞庙有三大看点:
一看奇特的建筑艺术。张飞庙是一组完美的古建筑群。这座具有1700多年历史的庙宇,充分利用了三峡库区地形的高差变化,依山取势,坐岩临江,形成“品”字结构。云阳县文馆所所长陈源林告诉笔者,现存的张飞庙是经过历代整修留下来的,它基本上汇集了历代建筑的精华。游客在这里可以看到诸多朝代川东的建筑风格和艺术。结义楼、得月亭、正殿等10多处独具特色的古建筑汇集在这里,构成了一幅完美的山水立体画,有“巴蜀胜景”之美誉。
二看瑰丽的书法艺术。张飞庙内现存着大量的书法珍品。远至汉唐,近至明清,无数名人墨客在这里挥毫抒情,赋诗留联。馆内收藏的碑刻、楹联、匾额、字画等800多件,流派众多,风格各异。在字画廊、碑室、助风阁、《出师表》展室等亭阁里,笔者看到琳琅满目的题刻汇集了各种书画珍品。它们或纵横磅礴、苍劲挺拔,或温润隽秀、绵里藏针。既有颜真卿、苏轼、黄庭坚、米芾等的手迹,还有岳飞泼墨挥毫的前后《出师表》,郑板桥清雅的竹、石、兰等,庙内弥漫着一股浓浓的书卷气。也正是这些,成就了张飞庙“文藻胜地”的地位。
三看深蕴的历史文化。张飞庙是当地老百姓为了纪念三国猛将张飞而修建的,里面用雕塑再现了张飞的英雄事迹。游客来到这里,不仅可以在解说员的娓娓道来中了解张飞耿直豪爽的性格,而且可以回顾悠久的三国文化和历史。陈源林告诉笔者,除此之外,新张飞庙还将建设一个2000多平方米的博物馆,专门陈列云阳县境内出土的地下文物,包括从举世闻名的李家坝巴人遗址中发掘出来的文物。
整体搬迁
搬迁背景
因三峡工程建设,张飞庙作为库区唯一一个远距离整体搬迁的文物单位,于2002年10月8日闭馆拆迁,溯江而上30公里,从原云阳老县城对岸的飞凤山搬迁至盘石镇龙安村,2003年7月19日“搬旧如旧”的新张飞庙正式开馆。“张飞”的搬迁经费及规格都堪称三峡库区最大的“移民”。
搬迁后的庙宇
迁建后的张飞庙与云阳新县城隔江相望,相映增辉。张飞庙整体西移了32公里,庙内主要建筑有正殿、旁殿、结义楼、助风阁、杜鹃亭等,构成一组宏伟壮观、独具一格的古建筑群。庙外有许多上书“张”字大旗,迎风猎猎起舞。走入庙内,一楼入目皆为名人字画木刻。庙中不但建筑独特,收藏的书、画、雕、刻亦有“三绝”之誉:文绝世、书法绝世,雕刻绝世。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四川省阆中市古城区西街。距今有1700多年历史,是纪念三国时蜀汉名将张飞的祠庙。刘备平定益州后,派张飞为巴西太守,领军驻守阆中。张飞在此镇守七年,章武元年,后被部下范强、张达所杀,张飞死后追谥为桓侯,葬于阆中,故名之。汉桓侯祠主体建筑均沿中轴线布局,由南向北主要由山门,敌万楼及左右牌坊、东西厢房、大殿、后殿、墓亭、墓冢及墓后园林组成。占地面积6000多平方米。祠内还有众多的历代名人碑刻匾联,陈列有武后铜钟等1000余件历史文物,展示了阆中几千年厚重的文化积淀。汉桓侯祠布局严谨,构造别致,既有雄伟壮观的气势,又幽雅精美,是一处重要的三国文化遗迹,游客络绎不绝。 2007年又扩建了张飞主题展厅,主要展示张飞生平事迹、家族史及传说等;同时还修复了1300多平方米供游客休息的祠前广场。
四川阆中市张桓侯庙又名张飞庙,始建于蜀汉末年,其有实物可考的历史可上溯到北宋宣和年间。根据四川省文物局提供的情况,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后,张飞庙整个建筑倾斜;墙体严重开裂、垮塌;屋脊断裂、塌陷;屋面瓦大面积脱落。位于重庆市长寿区据城区4公里的不语滩北岸。据《长寿县志》记载:“蜀汉先生攻刘璋,桓候溯流而上,驻兵于此,后人因立庙祀之。”
桓候宫始建于明英宗正统年间(1436~1449),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和咸丰七年(1857)两次改建。1985年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桓侯宫由山门、正殿、横殿、配殿组成,占地1030平方米,建筑面积800平方米。山门建于清咸丰七年,为牌坊式结构,通高7.7米,面阔7.6米,芜殿式屋顶,檐下是碎瓦片镶制的斗拱,再下为“福禄寿喜”的浮雕和彩绘。山门正面楹联:“精心壮志于今为烈,忠肝义胆振古如兹”,横批:“蜀汉正统”,其上直排“桓侯宫”三个大字。大门用石材,制作考究,气势雄伟,精美的雕刻有较高的艺术水准。正殿座北朝南,歇山式屋顶,面阔三间10.9米,进深5.6米,构架为抬梁、穿斗混合式,殿高9米,上下两层。正殿门楣上是龙凤呈祥木雕,楼上有麒麟壁画,配殿有环形镌刻“吉祥如意”花窗图案,均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山门外有高约2米的摩崖造像二尊,人称“千里眼”、“顺风耳”,造像肌肉丰满,威武雄壮。
笔者拾级而上,步步如仆如拜,深感雄关之险要,将军之虎威和责任之重大。据桓侯宫主持张道长介绍:桓侯宫整个建筑依山就势,因地制宜,尊重环境,属川渝地区很有代表性的民间建筑。其翼角、吻兽、挑檐、格子门、驼峰等,虽不十分严谨但又井然有序,对研究三峡库区一带的文化、建筑历史有重要的意义。涿州张飞庙,是刘备、张飞的故乡。传说古时刘备、关羽、张飞曾结义于此。从京石高速公路驱车到涿州出口,就会见到醒目的交通标志:“张飞庙距此14公里”。穿涿州城过,见到107国道左转,往涿州城南行,大约在66公里标志过后不远,路右边便会看到“张飞故里”的宣传画。从画前混凝土小路穿过京广铁路下的涵洞,就是“结义路”,沿路直行过了西皋村就到了张飞故里忠义店,张飞庙即坐落于此。忠义店最早叫“桃庄”,因后来出了位妇孺皆知的桃园三结义的张翼德,便称作了“张飞店”。到清末,有一位涿州知州觉得直呼张桓侯姓名似有不敬,遂令改为“忠义店”。
这座张桓侯庙,多年荒芜后于1991年重新复建。五十多亩的庙宇,依次排开山门、马殿、正殿、享堂和墓冢等建筑。马殿里塑一匹彪悍的乌骓马,回廊抱厦的正殿大门悬一块乾隆帝题的“万古流芳”匾额。廊柱上一幅楹联据说也是乾隆御笔:“雄赳赳吓碎老曹肝胆眼睁睁看定汉室江山”。
相传,当年镇守阆中、急于复东吴之仇的张飞为部将范疆、张达刺杀。奔逃东吴的范、张半路听东吴主意有变,便将所携张飞头颅抛入长江。后被捞起葬于云阳对岸的凤凰山,并修了最早的张飞庙。自此,有了张飞“身葬阆中,头葬云阳”的传说。据说,河北涿州忠义店的张飞墓冢取了阆中和云阳的一些张飞墓土,也算是一种象征、魂归故里吧!这墓冢之外,倒是庙里的明、清两代碑刻,应视为珍物。桓侯庙之南,有一处“桃园三结义故里”,郁葱葱一片桃园。文物牌上写道:“……近于桓侯故里发现古碑残半,原题书失离不详。寻老者告之:汉昭烈帝结盟故里。桃园里有一口“张飞古井”和饮马槽,旁立汉昭烈帝结盟故里、张桓侯古井碑刻。
使君乃天下英雄,谊同骨肉;
寿侯为人中神圣,美并勋名。
——方葆岩题河北省涿州张飞庙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1444646479@qq.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麦穗旅行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