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山简介(普陀山简介资料简介)

普陀山,这座位于我国浙江省舟山群岛的岛屿,自古以来就被誉为“海上仙山”。它不仅风光旖旎,更是佛教圣地,吸引了无数信众和游客前来朝拜、游览。今天,就让我带大家一起来领略一下普陀山的魅力吧!

一、地理位置与历史渊源

普陀山位于浙江省舟山群岛东南部,地处东海之中,东临东海,南濒杭州湾,西接舟山本岛,北望舟山群岛。其总面积为12.5平方公里,最高峰佛顶山海拔300米。

普陀山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东汉时期。据传,当时一位印度僧人从印度携经来到普陀山,在此建庙修行。从此,普陀山便成为佛教圣地,吸引了众多佛教徒前来朝拜。

二、佛教文化

普陀山是四大佛教名山之一,与山西五台山、四川峨眉山、安徽九华山齐名。山上有众多寺庙,其中最著名的有:

1. 南海观音大庙:位于普陀山之巅,供奉着世界上最大的露天观音像。该像高33米,重70吨,是我国佛教艺术的瑰宝。

2. 普济寺:位于普陀山南部,是普陀山最大的寺庙。寺内供奉着千手观音,香火旺盛。

3. 法雨寺:位于普陀山北部,建于唐代。寺内供奉着释迦牟尼佛、药师佛、阿弥陀佛等佛像。

4. 南海观音寺:位于普陀山东部,建于宋代。寺内供奉着南海观音,香火旺盛。

普陀山还有许多其他寺庙,如慧济寺、梵音洞等,均为佛教胜地。

三、自然风光

普陀山风光旖旎,景色宜人。以下是一些著名景点:

1. 佛顶山:普陀山最高峰,海拔300米。山顶上有观音殿,是观赏日出、日落的绝佳之地。

2. 南海观音大庙:位于普陀山之巅,供奉着世界上最大的露天观音像。

3. 普济寺:位于普陀山南部,是普陀山最大的寺庙。

4. 法雨寺:位于普陀山北部,建于唐代。

5. 梵音洞:位于普陀山东部,洞内供奉着观音像,传说是观音菩萨修行的地方。

6. 百步沙:位于普陀山南部,是一处美丽的海滩,游客可以在此游泳、晒太阳。

7. 紫竹林:位于普陀山东部,是一处充满佛教氛围的景点。

四、旅游攻略

1. 交通:普陀山交通便利,游客可以乘坐飞机、火车、轮船等多种方式抵达。其中,舟山群岛普陀山机场、宁波栎社国际机场、杭州萧山国际机场等均设有航班。

2. 住宿:普陀山上有众多酒店、宾馆、客栈等住宿设施,游客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合适的住宿。

3. 美食:普陀山美食以海鲜为主,如梭子蟹、海螺、带鱼等。还有普陀山特色小吃,如佛手饼、糖糕等。

4. 旅游时间:普陀山全年均可游览,最佳旅游时间为每年的4月至10月。

普陀山,这座东方“海上仙山”,以其独特的佛教文化和自然风光,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观光。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到佛教的神秘魅力,也可以欣赏到美丽的海岛风光。如果你还没有来过普陀山,那就赶快安排一次旅行吧!

普陀山的历史简介

据出土文物证实,远在四千年前,我们的先民就在此山上留下足迹。

春秋战国时,越王勾践曾将普陀山及附近诸岛称为“甬东”,秦朝安期生、晋朝葛洪等人都先后来山采药和修炼。

相传汉代大儒梅福曾来山隐居,故普陀山初名梅岭山。

唐朝佛教盛行,公元九世纪中叶,有天竺(今印度)僧人来山,并得梵名“补怛洛迦”(意即美丽的小白花)。

唐大中十二年(858年),日本僧人惠锷从五台得观音像归国,途经普陀洋面,遇风受阻,来到普陀。

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年),开始在普陀山正式建寺,赐名“宝陀观音寺”。

宋高宗绍兴元年(1131年),朝廷将岛上所有渔民迁出,辟为“佛地净土”。

宋宁宗嘉定七年(1214年)指定普陀山重点供奉观音,山中各寺院内均塑观音像,于是观世音与普陀山结下不解之缘。

因《华严经》载:“于此南方有山名补怛洛迦,彼有菩萨,名观自在”,遂被附会为观音菩萨的道场,成为佛教四大名山之一。

元、明、清各朝都曾对普陀山赐金拨银,进行修缮和扩建。

清康熙年间,荷兰殖民者点据普陀山,将寺院焚毁殆尽。

后来,康熙皇帝两次拨款修复,到清中叶已拥有三大寺、八十八庵院(中型佛寺)、一百二十八茅棚(小型寺院)。

大部分建置在岛的东南部。

当时山上香火鼎盛,僧众多达三千余人。

普陀山成了闻名海内外的佛教胜地,国内各地以及日本、东南亚的佛教徒前来此“海天佛国”朝拜的,络绎不绝。

直到1945年抗战以后,普陀山尚有大小寺院庵堂八十余所。

这个所谓佛国圣地,名扬海外,尤其在东南亚佛教界和华侨中影响很大。

解放后,国家对主要寺院和风景点进行了多次整修,国内外游客更是纷至沓来,四季不绝。

普陀山现正在修复中,目前对外开放的有三大寺、四大庵等二十多个风景点。

扩展资料:

地处浙江省杭州湾东南海中的普陀山,峰壑竞秀,奇石嶙峋,花木葱茏,泉流掩映,金沙雪浪,风光旖旎。

如普陀旧志云:“名山胜境,本仙真栖息之乡,绝岛荒嵎,为贤者避世之地。

伊人宛在,游子关情。”这座名山中的道教文化印迹,千百年来,让文人墨客们感怀不已,留下了不少咏叹之词。

普陀山“短姑道头”的传说:

据《普陀山志·灵异》记述,相传有嫂子和小姑子两人多年来一直虔诚地礼敬观音菩萨,积多年的心愿,姑嫂俩远道航海到普陀山来进香。

船到普陀山,姑嫂正准备登岸上山进香。

恰在此时,小姑子来了天癸。

因为传统的观念认为女子在此时为不清净,不能礼佛拜神,只能请嫂子代为上山进香,在菩萨面前了却自己的心愿。

嫂子借小姑子的短处有点取笑她。

小姑子既惭愧又痛恨自己,但是没有办法,只能独自坐在船上静等嫂子进香回来,白费了多年的虔诚心愿。

不多时,海水涨潮,恰逢涨大潮的时候,潮水很快淹没了船靠岸上山的小路。

小姑子乘坐的船成了海中的孤舟。

独自一人,四处无靠,小姑子既饿又害怕,真是孤立无援,天地不灵,小姑子只能默念观音菩萨。

不一会儿,正当小姑子情绪低落的时候,岸上来了一个手提盛饭竹篮的老年妇女,只见老妇不断地向海水中投小石子。

说来也怪,小石子扔在海水中就冲不走。

渐渐地小石子堆出了一条从岸边到船上的小路。

老年妇女趟水踩着小路走到船上,为小姑子送来了饭食。

小姑子感到奇怪,平白无故怎么会有人送饭来呢?刚要问话,那老妇不管这些。

放下饭食并不答话转身就走。

小姑子一天没有饭吃,已经饥渴难忍,以为是嫂子想着自己,托人送来的饭食。

诱人的饭香容不得小姑子多想,先吃了再说。

肚里有了饭食,小姑子踏实多了。

一心念叨还是普陀山好人多。

天色已晚,潮水退了,嫂子礼佛进香后踩着刚成形的小路回到船上,看到小姑子孤独一人等侯在船上,这才想起小站子还滴水未进呢。

正在犯愁如何回去向公婆交代的时候,小站子却感谢嫂子的思德,弄得嫂子摸不着头脑。

小姑子指着竹篮向嫂子述说了有人给她送饭的经过,认定是嫂子贤惠。

这一说,嫂子更觉内心有愧,认识到可能是著萨显圣,以此安慰这个远道度诚来进香,又因为特殊原因无缘得见菩萨面的小女子。

自己取笑了小姑子,让小姑子受了委屈。

著萨有所怪罪,应该立即返身回殿再拜谢菩萨宽恕。

嫂子回到大殿,再上香祷谢,叩头再三,然后抬头仰瞻莲花座上的菩萨,只见观音大士的衣裙还是湿的。

这一下验证了嫂子的推测,小姑子的虔诚让她看到了菩萨,感受到了菩萨的恩德,也让嫂子知道菩萨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从此,为了昭示小姑子的虔诚,纪念菩萨的显灵,姑嫂俩停船的地方就称为“短姑道头”,菩萨扔石子形成的小道至今仍旧天然存在。

普陀山简介概括

普陀山位于钱塘江口、舟山群岛东南部海域,系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景区包括普陀山、洛迦山、朱家尖,总面积41.95平方公里。其中普陀山本岛12.5平方公里,最高峰佛顶山海拔292米。既有悠久的佛教文化,又有丰富的海岛风光,古人称之为“海天佛国”、“人间第一清静境”。

普陀山大海怀抱,金沙绵亘,景色优美,气候宜人。著名景点如潮音洞、梵音洞、朝阳洞、磐陀石、二龟听法石、百步沙、千步沙、普济寺、法雨寺、慧济寺、南海观音、大乘庵等。

改革开放以来,普陀山管理局带领全山人民艰苦奋斗,创建了国家级文明山、安全山、卫生山。内外交通便捷,旅游环境良好。本岛日舒适接待量为1万人次。每年的农历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是观音香会、朝圣盛典,海内外香游客摩肩接踵、蜂拥而之。

游玩景区需要注意:

1、在景区注意安全,雨天注意防滑,注意防火,不要吸烟,上香小心火患。

2、摄影爱好者可在寺院周围照相,寺院内部禁止照相。

3、景区禁止旅客携带超规格香棒(长度超过60厘米,直径超过1厘米)进山。朱家尖客运中心设有临时寄存点,若有携带,可登记保存,待返程后取回。

4、普陀山除景区门票外,部分大寺庙要另收香火券,晚上17:30以后免票。

普陀山有什么来历

普陀山的佛教历史悠久,作为观音道场初创于唐代。唐大中(公元847—860)年间,有梵僧(又说西域僧)来山礼佛,传说在潮音洞目睹观音示现。

唐咸通四年(公元863),日僧慧锷从五台山请得观音像回国,途经普陀山海面时触新罗礁受阻,于潮音洞登岸,留佛像于民宅中供奉,称“不肯去观音院”,观音道场自此始。

宋元两代,普陀山佛教发展很快。宋乾德五年(公元967),赵匡胤遣内侍(太监)王贵来山进香,并赐锦幡首开朝廷降香普陀之始。元丰三年(公元1080),朝廷赐银建宝陀观音寺(即今前寺)。

据史书记载,早在2000多年前,普陀山即为道人修炼之宝地。秦安其生、汉梅子真、晋葛雅川,都曾来山修炼。

扩展资料

普陀山景点大观

1、十二景观

游览普陀山的历代名人曾凭各自的观感,分别有“普陀八景”、“普陀十景”、“普陀十二景”、“普陀十六景”之颂赞。

明代文学家屠隆有咏“普陀十二景”诗:梅湾春晓、茶山夙雾、古洞潮音、龟潭寒碧、大门清梵、千步金沙、莲洋午渡、香炉翠霭、洛迦灯火、静室茶烟、磐陀晓日、钵盂鸿灏。

清代裘班所编的《普陀山志》载十二景为:短姑圣迹、佛指名山、两洞潮音、千步金沙、华顶云涛、梅岑仙井、朝阳涌日、磐陀夕照、法华灵洞、光照雪霁、宝塔闻钟、莲池夜月。

2、梅湾春晓

海湾春晓指普陀山的早春景色,普陀山也称梅岑,因西部山湾为梅湾,也称作前湾。据传此地多野梅,庵、篷僧众多好养梅怡性。每当早春季节,春回大地,遍山野梅,香满山谷,青山绿树,映衬着点点红斑,煞是一番美景,曾被人誉为“海上罗浮”。

3、法华灵洞

法华灵洞奇特景观,方圆巨石自相垒架,形成洞穴数十余处:有的狭隘低迫,伛行可过;有的宽广如室,中奉石像;有的上丰下削,泉涓滴漏,自石罅流出而下注成池。普陀山洞穴虽多,层复出奇,唯此洞为最。洞外有“青大福地”、“普陀岩”、“东南大柱”等题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普陀山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1444646479@qq.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麦穗旅行网

    本文地址:https://www.rtphost.com:443/lyzx/4504.html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