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枧乡,一个听起来就让人心生向往的名字。它位于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是一个历史悠久、风景秀丽的江南水乡。这里有着独特的自然风光,淳朴的民风民俗,以及丰富的历史文化。今天,就让我带领大家一起来领略高枧乡的魅力。
一、高枧乡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
高枧乡地处长三角地区,东临杭州市,西靠湖州市,南接杭州市余杭区,北濒太湖。这里地势平坦,河湖密布,水乡风情浓郁。高枧乡的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为这里的农业和旅游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表格1:高枧乡自然环境概况
项目 | 内容 |
---|---|
地理位置 | 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 |
气候类型 | 亚热带季风气候 |
水系 | 长湖、白鹤港、西溪河等 |
土壤类型 | 黄壤、水稻土、潮土等 |
植被覆盖率 | 60%以上 |
二、高枧乡的历史文化
高枧乡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据史书记载,早在新石器时代,这里就有人类活动。宋代时,高枧乡已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村落格局。明清时期,高枧乡经济繁荣,文化兴盛,成为江南水乡的代表之一。
1. 历史遗迹
高枧乡有许多历史遗迹,如古建筑、古桥梁、古井等。其中,高枧古村落是高枧乡最具代表性的历史遗迹之一。这里保存着大量明清时期的古建筑,建筑风格独特,布局合理,被誉为“江南水乡的古村落博物馆”。
2. 民俗文化
高枧乡的民俗文化丰富多彩,如舞龙、舞狮、踩高跷、唱山歌等。其中,高枧龙舞是高枧乡最具特色的文化活动之一,已有数百年的历史。每年春节期间,高枧乡都会举办盛大的龙舞表演,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看。
三、高枧乡的自然风光
高枧乡的自然风光旖旎,美不胜收。这里既有湖泊、河流、湿地等水乡景观,又有山峦、田野、果园等田园风光。
1. 长湖
长湖是高枧乡最大的湖泊,面积达2.5平方公里。湖面碧波荡漾,湖岸绿树成荫,是游客休闲度假的好去处。在这里,你可以泛舟湖上,欣赏湖光山色,感受江南水乡的韵味。
2. 白鹤港
白鹤港是高枧乡的一条重要河流,河道弯曲,水清岸绿。河畔的古村落、古桥梁、古井等历史遗迹,让人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明清时期。
3. 西溪河
西溪河是高枧乡的一条重要支流,河面宽阔,水清澈见底。沿岸的田野、果园、村庄,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田园风光画卷。
四、高枧乡的经济发展
高枧乡的经济发展以农业、旅游业为主。近年来,高枧乡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度假。以下表格展示了高枧乡的经济发展情况:
表格2:高枧乡经济发展概况
项目 | 内容 |
---|---|
农业产业 | 水稻、茶叶、水果、蔬菜等 |
旅游业 | 乡村旅游、农家乐、民宿等 |
工业产业 | 食品加工、工艺品制造等 |
2019年GDP | 5亿元 |
2019年人均收入 | 2.5万元 |
高枧乡是一个充满魅力的地方,它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丰富的历史文化、淳朴的民风民俗,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游览。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高枧乡会变得更加美丽、繁荣。
高枧乡的地理位置
原高枧乡位于三门县城西南,距县城13.5公里,东毗珠岙镇,南邻临海汇溪镇,西北接天台洪畴镇,东南为亭旁镇,地处上三高速和甬台温高速、天高线与甬临线34省道交叉点。
全乡区域面积为45.56平方公里,人口20423人,其中农业人口19553,下辖41个行政村,建有方下洋、金胡洋、界溪、洋涂四个工业园区,形成了橡胶、铆钉、工艺品三大支柱产业。2003年被评为省“教育强镇”、“东海明珠”文化乡镇。2006年被评为省民间艺术之乡。2007年,全乡实现社会生产总值15.1亿元,财政总收入5539.8万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423.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085元。
高枧乡的自然资源
全乡辖6个村,49个村民小组,2414户,11642人,版图面积88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积6900亩,有林面积6294公顷。高枧土壤肥沃,物产丰富,四季分明,是崇阳县特产、矿产乡之一。境内盛产大豆、红苕、茶叶、花生、油菜籽、山茶油、野水竹笋干、野苦菜、蕨菜、猕猴桃、桂花蜜、百合、魔芋等为主的绿色食品。马尾松、杉树和楠竹等森林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72%尤其是毛柴老多;境内矿藏丰富,有石煤、钨、金、铅、锌、磷、铀、砷、透闪石、大理石等,尤其是石煤、钨、铅、锌、铀资源丰富,品位含量高;水利资源较丰富,除现有中山电站外,尚可建中山一、三级水电站,且投资小受益快。
高枧山高峰险,自然景观独特,颇具有旅游开发价值。境内有闻名遐迩的“夜合山”(东山在半山与小山交界出)、“观音坐莲”、“双虎排牙”、“金线吊葫芦”、“倒临天烛”、“玉女含羞”、“印证石”等景点,栩栩如生,愈看愈神奇。
高枧是有名的革命老区,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罗荣桓、王震、张体学、陈寿昌等率部为人民的解放事业曾在这里浴血奋战,留下可歌可泣的革命斗争史。1935年有名的高枧之战就发生在这里。抗日战争时期高枧为抗战后方大本营,武汉会战之后,湖北东部大部沦陷,高枧因其独特的地理环境,被选为湖北第一中学新校址所在地,为保证抗战期间沦陷区学生的正常学习做出了贡献。
工业经济初具规模。乡办工业企业6家,村级工业企业12家,联办个体经济90家,工业总产值达到650万元。初步形成以石材小红砖为主年全乡工农业总产值2233万元,农村人均纯收入1524元,全乡人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经济逐步发展,民风淳朴,商风诚信,人民安居乐业。
历史沿革
1949年分设义源、东山、高枧三个乡,隶属崇阳县第四区,1954年除原三个乡外,又增设石咀乡,仍属第四区,1956年将四个乡合并名高枧乡,隶属崇阳县苏塘区,1958年改为高枧管理区,隶属苏塘人民公社,1961年改为高枧人民公社,隶属苏塘区,1975年撤区并社时仍为高枧公社,1987年撤区并乡时改为高枧乡。
高枧乡自然资源
高枧乡,这片肥沃的土地,孕育了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深厚的历史底蕴。全乡辖6个村,49个村民小组,共计2414户人家,人口总数达到11642人,总面积为8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900亩,森林覆盖率为72%,林地面积达到了6294公顷。
高枧乡的土壤肥沃,物产丰富,四季分明,被誉为崇阳县的特产和矿产乡。乡内盛产大豆、红苕、茶叶、花生、油菜籽、山茶油、野水竹笋干、野苦菜、蕨菜、猕猴桃、桂花蜜、百合、魔芋等为主的绿色食品,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资源。同时,马尾松、杉树和楠竹等森林资源丰富,不仅美化了环境,也为乡民提供了宝贵的木材资源。境内矿藏丰富,有石煤、钨、金、铅、锌、磷、铀、砷、透闪石、大理石等矿产资源,其中石煤、钨、铅、锌、铀资源丰富,品位含量高,为乡民带来了巨大的经济价值。
高枧乡的自然景观独特,山高峰险,自然景观独特,颇具有旅游开发价值。境内有“夜合山”、“观音坐莲”、“双虎排牙”、“金线吊葫芦”、“倒临天烛”、“玉女含羞”、“印证石”等景点,栩栩如生,愈看愈神奇。此外,高枧乡还是一个著名的革命老区,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罗荣桓、王震、张体学、陈寿昌等曾在这里浴血奋战,留下了可歌可泣的革命斗争史,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抗日战争时期,高枧乡为抗战后方大本营,为民族的解放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工业经济方面,高枧乡的工业经济初具规模。乡办工业企业6家,村级工业企业12家,联办个体经济90家,工业总产值达到650万元。初步形成了以石材小红砖为主的工业产业链,推动了全乡工农业总产值的发展,全乡工农业总产值达到2233万元,农村人均纯收入1524元,全乡人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经济逐步发展,民风淳朴,商风诚信,人民安居乐业。
高枧乡的历史沿革悠久,1949年分设义源、东山、高枧三个乡,隶属崇阳县第四区。之后,经历了多次区划调整,最终在1987年撤区并乡时改为高枧乡。
扩展资料
高枧乡位于三门县城西南,距县城13.5公里,东毗珠岙镇,南邻临海汇溪镇,西北接天台洪畴镇,东南为亭旁镇,地处上山高速和甬台温高速、天高线与甬临线34省道交叉点。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1444646479@qq.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麦穗旅行网